第 34 节(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宫里消息。太后昨日向陛下请旨,许嫁了荣阳县主于岭南王世子。今日早朝,冯相和蔡首辅两人合力推荐王纯为中书令,陛下直接和冯相和蔡首辅对上了,不曾松口。”魏清将自己知道的如数说出来。

“京都这看不清的浑水,岭南王也要来搅一搅吗?”魏淳眉色凝重。

“陛下昨日还召见了徐瑾年,至于说了一些什么,属下不知。”魏淳手掌禁军不假,但是皇宫之内隶属御林军管辖,纵使他手段滔天想知道司晏兆和殿说了一些什么,还是不太可能。

“陛下想要徐瑾年执掌中书,那便帮徐瑾年一把,你去办一件事......”魏淳最后的话是在魏清耳边说的,声音极小,只有他们二人知道。

魏清听完,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于是便退下,留魏淳一个人在书房。

司晏下朝,内阁便捧来赐婚的圣旨,司晏看见蔡荣阳的名字,想都没有相就让窦玉拿玉玺去盖印。一个赐婚而已,司晏给的起,就看蔡家能受的起。

到了晚膳时间,窦玉身边的孩子突然在门外候着派人通传,说是昭宁长公主觐见。司晏想着要吃晚膳了,便召了昭宁一起。

“臣妹参见皇兄!”昭宁被黄门带入就看见司晏端坐在桌边,桌上已经布满菜肴,连忙低头福身行礼。

“无须多礼,这里来坐!”司晏指了指身边的位置,嘴角带着笑意。

司宁依言坐了下来,端庄优雅。

窦玉见到两个主子都坐下来,便开始布菜。司晏招呼一下司宁,就开始慢慢的吃了起来。

“皇兄,臣妹今日进宫是有一件喜事,要告知皇兄。”司宁也露出一抹笑意:“今日乐阳公主遣人来说,与魏家的亲事成了,魏家夫人同意了,两家相谈甚欢。只要陛下下旨赐婚,两家就开始议亲,明年年底就能成就良缘。”

司晏眼前一亮:“当真?”

司宁点头:“真的,乐阳公主还十分高兴的给臣妹送了很多礼,臣妹都不知道怎么回礼呢!”司宁笑着点头。

“正好,窦玉你现在就去内阁,拟旨,赐婚郡主,让他们把蔡荣阳赐婚的圣旨一起送出宫去。”司晏立马转头吩咐窦玉。

窦玉领会,招来身边的孩子为司晏布菜,自己亲自出门去嘱咐负责跑腿传达旨意的孩子。

待窦玉转身回来,司晏已经和司宁聊上了,还很开兴。

“秋猎在即,皇妹也来,朕带着皇妹一起围猎,朕记得,皇妹骑射也是不错的。”司晏突然记起秋猎,司宁一直忧思太重,借着秋猎的机会然她散散心,也是好的。

“好呀!”司宁看着司晏的笑容,突然想起旧日的时光,自己皇兄小时候带着她练习骑射,阳光下其乐融融。

一起吃完饭,司宁的进宫的目的也达到了,便没有久留,直接出宫了。

第二日早朝,赐婚的圣旨便传了出去。满朝文武都在想这两道圣旨的深意,包括蔡首辅都在想。他自认为他没有表露太多,只是求旨赐婚罢了。

今日,司晏看见了魏淳,魏淳是武官之首,又是侯爵之位。小朝会自然有魏淳一席之地,司晏把目光落到魏淳身上,魏淳却躲开了,目光收敛着,看着大殿的地面。

“卿有本边奏,无本退朝。”司晏立时什么心情都没有了,面无表情的说道。

“臣有本......!”冯相刚站出来话还没有说完,就见魏淳缓缓出列。

“臣有本奏!”魏淳俯身行礼,朗声压过冯相的声音。

“魏候请说!”司晏直接忽略冯相。

见状,冯相心底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眉心紧紧皱了起来。

“臣请旨,立大理寺卿徐瑾年为中书令,替陛下执掌中书。”魏淳掏出奏折,直接丰上御前。

看着面前的奏折,司晏抬手接了过来,细细的翻看起来。看到里面的内容,司晏心底就渐生喜悦。

“荒谬!”蔡首辅马上冷哼一声。

“魏候慎言!”冯相也是眉峰一挑冷冷的看着魏淳。

冯相和蔡首辅都以为魏淳近几天没有上朝,是被老魏候之死给绊住脚步,没有想到这是在给他们憋一个更大的坑,逼着他们跳。

“冯相和蔡首辅有何要说的?”司晏耐着性子,温声开口。

冯相和蔡首辅相视一眼,各自心底都在盘算着,过了片刻,还是冯相站了出来。

“陛下,徐大人青年才俊,确实难能可贵。可是中书涉及六部,需要一个资历能力都十分出众的人,王纯论能力,他执掌兵部近十年,从无差错。论资历,王纯是六部的老人,最熟悉六部不过。”冯相分析优劣,瞬间就把徐瑾年说的一无是chu。

“陛下,冯相说的极是,徐大人资历尚浅,怎可执掌中书号令六部?”见到冯相说完,蔡首辅还不忘上来符合一句,再踩徐瑾年一脚。

司晏也不急,就静静的听冯蔡二人说完,然后看向魏淳。魏淳今日是做足了准备,决心要帮司晏替徐瑾年拿下中书令一职。

“冯相所言极是,只是,当官从政只是来混资历的吗?”魏淳抬眸,目光横扫过身后诸公。冷冽的气势,瞬间吓得不少文臣武将,纷纷低下了头。

“当然不是!”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嘀咕一句。

魏淳讥诮一笑:“这就对了,若是升迁任职只看资历,那朝中岂不是都是垂暮之辈,于朝堂何利?”

“冯相,看看这个,然后您再问问您身后的王纯有没有这个政绩,然后再来谈谈中书令该谁当。”司晏将手里的折子递向冯相。

冯相结果折子,只是一眼便暗自咬牙,这不是折子,这是一封万民书。徐瑾年曾经任过几年维西布政史,做过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最出名的事就是亲身救洪。当地百姓感念徐瑾年的功德,便上万民书褒奖徐瑾年。这便是那封万民书,上面按着密密麻麻的血手印。

这书是早前就有百姓写好的,想交给徐瑾年,可是徐瑾年这个人不沽名钓誉,就没有接。转手就落到魏淳手里,魏淳想着总有一天会用的着,没想到真的用上了。

第三十一章中书令。

看着这封万民书,冯相的脸色大变。蔡首辅的脸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诸位回首看看,谁有如此的政绩?”司晏嘴角含笑,却没有丝毫的高兴的神色,反而阴冷异常。

勤政殿前,诸位官员都默然垂首不敢抬头。冯相和蔡首辅也是咬牙不敢开口说话,真要是说两句,司晏绝对会噎死他们。为官者最喜欢清名,想着流芳百世。他们活了大半辈子,还没有一个从官不过十年的徐瑾年有名声。

“传朕旨意,擢升大理寺少卿徐瑾年为中书令,执掌六部,众卿可有异议?”司晏抬眸看向这些朝中重臣,问道。

勤政殿里无人再说话,万民书虽然是一纸书,但是却是文官的捧杀之书。无人在这个时候,敢在这个时候,在司晏的面前,反驳所谓的民心。

“既然没有异议,那就这么定下来。”司晏又看向蔡首辅:“蔡首辅,蜀郡修水利的事情如何了?”司晏又问起这事,是想刚才中书令的事定下来之后,立刻岔开话题,不让他们再去纠结中书令的事情。

“回陛下,户部已经拨下钱款,吏部也派了官员前去一起主导修筑工程,想必近日已经出发。”蔡首辅还在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