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七章 准奏灭魏计划(1 / 1)

君临战国 龙竹 1249 字 2022-08-0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大梁城外,军营环环相扣,壕沟相连,旌旗遍地,箭塔相望,百米设一隘口,把大梁完全封堵其中,想要突围出去,顿时就会被察觉、阻击。

秦开是打草原骑兵战出名的,因此来到中原,仍保留骑兵精锐,速度快,威力强,攻城时候虽然作用减弱,但是可以用来四处巡营,不断绕着大梁城分批次转动,流动性监督,还能冲击出城作战或突击的魏军,形成一种威慑。

斥候队被他安排在百里内,任何方向的敌情、援军情况、间谍等,都会被侦查出来,把大梁城围得水泄不通,里面的人冲不出来,外面的人也进不去。

军营帅帐内。

秦开与麾下将领、策士们正在研究攻魏方案,第一套水战方略,包括如何征发民力、军人开决口等,还有派人紧盯水陆,阻断魏军趁机坐船东逃,因为大梁城水系发达,水灌大梁,水冲入各河系,魏人又机会乘船逃走,不过这难不住燕军,到时候在各河道都用大船拦截。

第二套灭魏方略,是调集大型攻城器械,强兵全力主攻大梁,让大梁城内的间谍,策反一些将领里应外合,派出精锐特种兵夜袭等,不过,最后难免都是双方甲士的大战,死伤肯定巨大,要知道城内可能有三十万魏军,不容小觑。

“报,将军,有密函送来!”

“呈进来。”

“喏!”守护在账外的侍卫长接过密函,不让信使入账,这是秦开订下的规矩,以免间谍混入,刺杀主帅之类的事情发生。

侍卫长手持密函进入,在大帐内,亲自抽出密函信,然后呈递给大帅。

秦开接过,仔细一看,是燕京发来的密函,而且是最高机密的王令函。

上面赫然有十一个大字:“天下大仁,以武止戈,准水攻!”

后面提出一些要求,如何在战后,安抚受灾魏人,组织民力清理水道,恢复大梁城淤泥等事项,当然,这些会有派来的民官来负责,到时候秦开派一名将领带人听从即可。

秦开松了一口气,事实上,他心中早就觉得,水攻是好办法,威猛有效,而且不伤麾下精锐,保留下来,可以西进,与韩国、秦国作战,对付虎狼之师的秦兵,如果没有精兵悍将,正面是难以获胜的,一旦受挫,对统一战争将有致命的动摇。

他还真担心燕王不顾大局,效仿圣贤沽名钓誉,爱好羽毛和仁政,而放弃这样的好战略,如今看来,燕王并非那种没有远见,不知果断杀伐之人,恰恰相反,雄才大略,当机立断,不为一事好名而枉送十万将士的性命,这才是一位英明君主的风范。

诸将看到秦开脸色露出笑容,都觉得诧异,纷纷询问。

“好消息,君上同意水攻计划,但是也叮嘱我们,注意修复水渠,不得毁坏堤坝,造成更多的伤亡,事后要安抚当地百姓,以后这些人都是我华夏国的子民,修复被灌的大梁。”

众武将听完,都露出喜色,这样一来,他们将不必冒死攻城了,不是怕死,而是顾惜自己麾下士卒的伤亡,毕竟这支精锐曾在草原打过胡人,结下生死袍泽之情,如果有策略能减少伤亡,诸将领都不肯让跟随自己数年的精兵白白去丢性命。

什么样的将领带什么样的兵,秦开身为统帅,上下通令,以身作则,爱护将士,他提拔的一些亲信武将,也都是有一定人性和血性的,不是那种只为升官,而视麾下甲士性命如草芥的无情之流。

只有这样的一群将领,凝聚在一起,使得底层甲士,甘愿效命,战斗力和士气才会如日中天,所向无敌!

用兵,除了严明军纪,最重要是用心!

“君上英明,这下我们可以明着围困大梁,暗中修渠引水,准备水灌大梁城了。”一名裨将严良拍手叫彩。

秦开微微点头,这件事的确让大帐内的诸将士气高昂起来,对燕王的信任度也更大了。

其实他并不知道,在辰凌接到秦开密报请示的时候,也有些犯难,因为他通过史书,知道历史秦灭魏国时候,就是王贲引水灌了大梁城,而使魏国覆灭,但是当了他做君王,这件事就不得不谨慎考虑。

后世人不止看到秦国横扫六国的威猛和无敌,也看到了秦军的野蛮和凶狠,有时候坑杀降兵、杀戮百姓、毁坏旧宫殿、破损良田等等,使六国遗民对秦深恶痛绝,这也是秦国迅速灭亡的一个原因。

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制度了最有效的军功制,杀敌首级赐爵制,以酷法治国等手段,的确使秦国迅速崛起,并坚持不足百年,就有实力统一天下,灭掉六国。

但是也正因为他指定的酷法和不惜人命,使秦国意识形态,一直充满血腥与蛮压,等天下安定之后,秦法没有变,这已经不适应统一后局势,加上在统一战争中,秦军的无情冷血形象,埋下迅速覆亡的种子。

辰凌现在不但要考虑如何统一六国,还要保证让六国人接受燕文化,认同华夏国的正统,天命所归,民族融合等,所以在发动战争中,既要胜利,但不能灭绝人性。

所以当他看到水攻计划时,脑海中就浮现了大梁城内数十万百姓被淹死的场景,这与他一直推行的仁政有些违背,所以并没有立刻同意,而是找来了乐毅、剧辛、范睢、苏代等辅政、军机重臣,前来商讨。

这些人都是实务主义者,不像大儒那样好虚名,而是讲究功利与实效,一听水攻计划的利弊,纷纷赞同此战略,辰凌故作为难,摇头说:“水攻战略,虽然有效,但会枉送一些魏国百姓的性命,寡人心中不忍!”

剧辛乃太尉,掌军事,故此先激动劝道:“君上,眼下魏与我为敌,魏人便不是华夏子民,大梁城内皆兵,已经算是敌兵,对敌人的仁慈,便是对我军将士的残忍,君上万不可效儒圣,空谈泛仁,让我军将士寒心啊!”

乐毅也劝谏道:“行天下之大仁,必有难以回避之不仁,想要天下太平,必要先起兵戈,此之谓也!眼下,若不水攻大梁,使昏聩魏国奄奄不灭,天下不能一统,兵戈不能止息,而徒存仁义,实属不智也!长远论乎,岂是仁义?”

苏代拱手道:“臣也以为,大梁之战,不宜执迂腐之仁义之说,而久拖不下,否则,中原仅存四国,变数不可料也!”

范睢在旁点头道:“灭国战法,不能等同寻常战法,战国兵争百余年,打仗虑及民生者不能说没有,然确是少之又少,君上以往做法,已经达到仁至义尽,这次灭魏,当由军前主帅,根据现实情况而定战略,我等不在前线,鞭长莫及,未必有主帅看的准确,是故,臣也赞同秦开将军的水攻!”

辰凌心中一动,表面该做的推辞,已经做了,水攻大梁之策,由秦开提出,由这些军机大臣一致同意,他身为君主,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建议,即便日后天下一统,大梁魏人死伤很多,这笔账也不会由他来担负了,只会觉得燕王仁慈爱民,这就是君王帝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