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林凡劝徐奕
却说厅堂之上,林凡留蒋钦组建水军,放肆言语之间,林凡就表明了心志,厅中众人各有表情,有恍然大悟的表情,有早该如此的表情,也有迟疑不决的表情。
原本就跟在林凡身边的众将,与林凡有生死之交,俗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自不用多虑;蒋钦与周泰原本就是水匪,也没有什么忠君之心,也不用多说。
林凡却最是担心徐奕。徐奕年纪尚小,未必见识了众多事件险恶,又是正人君子,万一少年脾气上来了,离自己而去,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徐奕可是大才,最起码也有一州之才,眼下林凡首屈一指的文臣,可不能让他去了,就算像徐庶般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也得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就如此,商定好出兵事宜,让诸将下去各做准备,只留下徐奕一人。
厅堂之上,君臣对视,林凡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总不能直接开口说要自立为王吧!
徐奕首先开口了,道:“太守大人稽越了,扬州各郡县自有朝廷做主,岂能轻言更张之事。”
没办法,只能缓缓开口道:“季才...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这才...”
说一半就说不下去了。林凡原本生了一张好舌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可是却难以见人说鬼话。尤其是这等忠正之人,谎话在口,只是难以启齿。
幸好徐奕聪慧,也理解林凡的意思,张口道:“太守大人之意,季才明白!”
相视都是苦笑,缓缓地,只听徐奕继续说道:“太守大人善待百姓生民,其日许久,季才自能看到...”
缓缓地,林凡也恢复了镇定,切切问道:“季才如何看董卓之祸。”
“董卓之祸,起于人心不足,尊卑不分,太守大人可省之。”徐奕反过来以董卓之祸劝林凡反省。
听了徐奕这话,林凡又是苦笑,徐奕不愿正面谈,避开话题,可林凡不能避,急切道:“董卓之祸,在于政令不行,在于大汉失义,在于兵权外放,光武皇帝为大汉延祚至今二百载,威福皆衰,故才有董卓之祸。”
“董卓之祸,胜于王莽。王莽不过该政,董卓却为篡权。董卓祸乱京都,气势已成,守御关中,踞有八关之险,为之奈何?长此以往,必将国之不国,臣之不臣,为之奈何?我此举不过早做准备罢了,季才你也是聪慧之人,读书万卷,岂会不明白其中道理?何必自欺欺人!”
听了林凡一席话,徐奕也是沉默了许久,细想了其中细节,不服输,开口问道:“大汉无救矣?今次不正是在新兵讨伐吗?若讨董之势成,董卓一朝暴毙,大汉未必没有一线生机。”
林凡摇摇头:“季才观如今大汉与暴秦可有区别?”
徐奕一惊,起身离席,立于大堂正中,朗声回道:“当然有别,暴秦忘于二世,大汉延今已有近乎四百年,历经数世,国运不衰;暴秦以法勒人心,而大汉以儒治人心,岂能相同?秦王不爱其民,徭役赋税,而当今天子自幼聪慧,如今不过一时间被外臣所障,又挟于董卓肋下,倘若一朝肃清朝野,励精图治,四海之内皆清,此岂能与暴秦相提并论。”
听了徐奕的悲愤演讲,林凡也是望之生叹,果然汉室还是得人心,新晋的汉献帝刘协虽然年幼,但也是少有的聪慧之人,一旦得到机会,他能匡扶汉室吗?
摇了摇头,这事,谁都说不清楚。
况且这事与聪慧与否也没关系,林凡有切身体会,灵帝不也是聪慧之人吗?
“所谓国运者,恩威并济也!吾先前所言种种,也是同理。秦失其国,可谓威有余而恩不济,始皇帝以万民为牲,故而万民凋敝,万民齐反,安能不乱!”
顿了顿,林凡又说道:“而今情况也是类似,虽道路不同,却殊途同归,大汉国运也是凋零,季才何必自欺欺人?”
“大汉国运已尽?”
“自然!国运者,存于民。民强,则国运昌隆;民弱,则国运四散;民敝,则国运波折;民反,则国运尽失。此等情况与暴秦虽未完全相同,但形变而神不变。先前黄巾之乱,便是征兆,恒灵在时四十年,大汉已失其恩,而今董卓之祸,大汉又失其威。”
“恩威并失,百姓失其福,故大汉国运已失,光武皇帝为大汉续运二百年,如今这旧运已去,新运未生,乱世将至。”
听了林凡的话,徐奕开始变得清醒,虽不至生无可恋,但也是一副乏陈可言的样子,静静立在当场。
“唉,季才,我也不愿瞒你,林某实不愿看百姓颠沛受苦,倘若汉室可扶,我必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倘若事有不济,林某也要逆流而上,还百姓一个安康之所。”
徐奕拱手道:“太守大人之意,季才已然明了。诸事以万民为主,大人德性深厚,季才佩服。”
明了了什么?明了了之后呢?这话把林凡说进去了,只能将心思挑明。
“季才,此番与你这般说话,就是望你莫要冲动,以后何事尚且未知。”
这话一说,徐奕先是一愣,复而洒然一笑:“原来如此....以后之事自然以后再论,太守大人如此,是怕季才跑了不成?”
这时候就要收心了,林凡赶紧点头,以示徐奕在自己心目之中的重量。
徐奕又是一拱手:“太守大人稍歇,季才也没有半途而废之心,况且大人待某恩重,又救季才于水火之中,这便是太守大人之运,其运未衰,季才自不会一走了之,请太守大人放心。”
话是这么说的,但徐奕口中还是称的林凡官职名,显得公式化,不过林凡从徐奕口中得了不会轻离的承诺,已经足够。
徐奕重信,这话必不是随便说说的,等以后,日久见人心,慢慢就会好的,林凡对自己的人格魅力还是有充足信心的。
顿时,气氛好了很多,君臣两人相顾一笑,都是从刚才有些尴尬的气氛中走出来。
说的也是,以后事以后才知,现在还早,总能有缓冲之地,计较这么多干什么。
说着,徐奕拱手作别,言郡中还有许多公务尚未处理,自去处理公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