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包围吴县
周瑜占据毗陵之地,只是加紧防备,并未出击。
不过三五天的功夫,凌操就带着一千水军归队,说明了情况,太湖水军已经完全被剿灭,吴郡既失了牛渚矶,也失了太湖,而且吴郡之中兵马也全部折损到了这两处地方,吴郡已然覆灭。
有了兵马补充,加上身侧太湖水军已经玩完,周瑜再无后顾之忧,正好放手施为。
事实证明,周瑜的自信是建立在对战局的分析上的,绝不是盲目的自信。
至于现在,盛宪收拢兵马,仍固守在吴县之地,吴县之中也只剩下兵马不到三千,且全是惊弓之鸟,不足一论。
吴县也非坚城,就算现在宣布吴郡已经收服也无不可。然而在出兵之时,林凡叮嘱过,不可轻动吴县之地。周瑜也是暗暗头疼,在思考着对策。
不得不说,周瑜真是智谋之士,与蒋钦想争都督职位,如今已经前进到了毗陵之地,比蒋钦快了一步。当然,也是周瑜耍了个小心机,蒋钦也是配合,才造成这局面。
当然也有周瑜自己的长处所在,占据了牛渚矶之后,牛渚矶本是极其坚固之地,可谓兵家重地,然而周瑜弃之如履,根本不用,只是继续出击,一阵乱拳,打的盛宪招架不住,也是一届奇才。
自身的原因,和外界的因素,才造成了现在周瑜在都督职位的争夺上,已经遥遥领先,在外人看来,攻破牛渚矶的功劳自然归周瑜所有,而助力蒋钦打破太湖水军,周瑜也有功劳。如今兵进毗陵之地,收服靠江五县,也是功劳。
值得一提的是,攻打毗陵之时,周瑜也得到了奇人相助,此人乃是猛将,年纪虽小,武艺却不输,悍不畏死,周瑜心喜,就收在帐下做了亲兵。
却是何人?此人姓陈名武,本是庐江郡人,与周瑜乃是同郡之人,也听过神童周瑜的名号,这次在毗陵之中,有幸认识,通了名号,陈武立马便是跟随着周瑜,入了军中。
陈武年纪颇小,现在还不及舞象之年,然生的高大,力气也不小,是一幅标准的猛将坯子。年岁比周瑜还小,正好收入军中当做亲信。
人生轨迹有了改变的陈武,必然得到周瑜教导,且现在尚且年幼,正是成长的好时机,也不知会成长到什么样子,令人期待。
若是林凡此时在此,定然眼睛都要笑歪了,陈武也是江表虎臣之一,如今孙策发家的这些谋臣猛将,都到了自己麾下,林凡雄踞江东之地,又拥江东之臣,好不痛快。
除了原本跟着孙坚的那几个老将,现在还跟着孙策,江东其他的文臣猛将已经尽数入了林凡麾下,一方面人才济济,一方面再也不怕孙策起家了。
手下都没有人跟随,江东小霸王再猛,还能猛到哪里去?
不说闲话。周瑜之后便是继续用兵,使用虚实之计,装作营中兵马充足的样子,实则分兵去取周围其他县城,盛宪中计,又被周瑜夺了数个县城。
之后周瑜领兵前来吴县之地,四面团团围住,只是不攻,心中也没有好计策,只能以此来吓唬盛宪,希望他能主动投降。一边作书林凡,询问着良机妙策。
数日之后,又有好消息传来,林凡已经尽得会稽之地,吴郡成了彻头彻尾的孤城,董袭率军驻扎厉阳地方,与周瑜遥相呼应,吴县之中声势更弱了三分。
又是数日之后,蒋钦带着整顿好的兵马,也来了吴县城下,水军兵力再次得到补充,吴郡声势更加弱了,已至微不可及的地步。
三军用命,只是围住吴县城,每日喊杀声不断,却不实际攻城。
如此行事,前前后后已经有了十日之久。
在这十日之间,吴县四处城门都是防备得当,然而周瑜率军根本不攻打,城下的林凡军就只是如同摆台看戏一般,每日吹拉弹唱,热闹不断,然而要论实际的,根本一点都没有。
每日从日出开始,四处城门之外不是摇旗呐喊,就是金鼓齐鸣,就算到了夜里,也是时常就要搞点动静出来,吴郡的四门守军每日是苦不堪言,不得安生,然而你又不能不防,因此就这样每日耗着。
就只是干耗着,围城十日,别说是攻城了,就连一根羽箭都没放过,两军接战了十日,就连一个人都没死。
“激烈”的情况自不需赘述。
城中的盛宪不是滋味,别人不来攻打你就是好事了,自然不敢随意出兵,箭矢也不敢放,就这样安稳地度过了十天。
许贡献计曰出城逃亡,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啊!盛宪听了许贡建议,准备出城逃亡。
可是前几日去了四处城门外勘察情况,只见敌方军队的营寨之中每日旌旗招展,军士往来络绎不绝。营寨之外营寨外深沟高垒,鹿角重重,营寨之中一股肃杀之气,飞鸟亦不能入。
盛宪看过之后就打消了突围的念头,外边营寨之中刀剑林立,必然是布满了埋伏,看着就渗人,自己这点兵马不是去送死的吗?
盛宪等不及了,觉得不能这么干耗着。周瑜何尝不是这般想法?你以为周瑜愿意这样干耗着?
围住吴郡已经十天了,这日子也久了,给得威压也够了,实在不能这样耗下去了。
终于在第十一天,这枯燥的生活有了改变,周瑜射出了吴县攻伐战中的第一箭。
.....然而这箭依旧不是对着人去的,只见一骁勇骑兵,从城外营寨之中纵马而出,片刻便到了城下,抖擞精神,将一白绢布系在箭矢之上,弯弓搭箭,一箭射去。
并着书信,箭矢准确无误地设在城楼桅杆之上。
那骑士口中还念念有词,大声喝道:“我等奉后将军之名,前来吴郡之中设防,请吴郡盛太守莫要怪罪,今日有书信奉上!”
射完箭,大声吼叫了三遍,那骑士这才勒马回营。
城墙上的小兵,得了书信,立马便是报给郡太守,不敢有误。
吴郡太守盛宪得了书信,立马便是召集众将议事,也不敢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