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将相不和(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668章 将相不和

数天之后,江淮之间陈军突发变故,将相失和,原帅周瑜与新帅陆逊矛盾渐生,两人不相往来,而后,周瑜受不了陆逊之气,终于开始有所行动。

由周瑜率三万陈军不听陆逊管教,忽自离去,前往沛郡一带主战场助战,而留下陆逊率剩下七万士卒继续徘徊在江淮一带。

有消息称,周瑜与陆逊甚至大骂出口,两人关系破裂,陆逊对周瑜不敬,周瑜也对黄毛小子陆逊颇多轻视。

反正两人是闹僵了,周瑜此次离去,带着自己的老部下,逼陆逊下了一道军令,却去了主战场,陆逊是铁青着脸送周瑜走的。

一切的一切,似乎朝着对曹军有利的态势在发展,只是曹军不知。在去主战场的路上,路至一半,周瑜忽然停顿下来,急令士兵进入芒砀群山之中,把军队藏匿起来。

而后马上兵分两路,一路由陈武领一万士兵,多置旗帜,让其自去沛郡主战场,另一路周瑜自己却率军秘密藏于芒砀山脉中,准备适机而动。

当然,这消息适时地传到了曹营曹仁极其众将耳中,对此,曹营众将也看法不一。

曹仁麾下首要谋士满庞听完这消息后只是不信,“什么?怎么可能,消息来源是否可靠?”

一斥候将领回道:“确实属实,末将亲眼看到周瑜率军离去,就快到达沛郡了,请将军早做决断。”

众将皆震惊不已,满庞仔细一想,略做沉吟道:“难道是周瑜故意用计,想要直接取我下邳不成?”

“军师多虑了,我下邳安若泰山,周瑜数年来寸功未立,他能有什么计策?”不得不说,这些年来数次以来的藏拙,周瑜在曹仁心中的形象并不好。

说到底,周瑜只是林凡的书佐出身,虽然官居高位,但真实的战场胜绩并没有多少,前两次陈军北伐,周瑜率军皆被曹仁所阻,不由地让他生出了一些骄纵的想法。

“将军且不可大意,周公瑾既然能身居高位,自然有他的本事,且不可大意。”作为军师,满庞还在尽职尽责地劝说着。

“偶?周公瑾有何本事,军师不妨直说。岂能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曹仁让满庞实打实地一说,满庞还真说不出来,周瑜率军的功绩也没有多少,大部分跟着队友混战绩,也说不出口,这时候满庞看着曹仁有些自满的模样,没来由地觉得不妙。

这是一种感觉,隐隐约约,历年来的战场经验让满庞养成的感觉,却非常不明显,也无法以此来劝曹仁。

曹仁这些年来,独领一军,拒敌于江淮之间,隐隐有曹军第一将的称号,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曹操要分兵作战,那么偏军主帅必将是曹仁没跑了,由此可见曹仁威名。

满庞还有些小心,其他人就没这份心思了,高览有些着急道:“将军,如果周瑜目的真的是在沛郡主战场,那么我等就应该早有作为,否则便是将压力全部放在主公身上,主公兵力二十万,本就不及陈军,现在又有变化,恐怕以现在沛郡的兵力无法抵挡周瑜侧面而去的夹攻啊。”

曹仁略略点头,“不错,本帅就是这个想法。”

满庞冷静再劝道:“将军,先不用急,等看看情形在说。主公麾下二十万大军,足以坚守,就算周瑜率军赶去,想来收效也不大,不必惊慌,只需发书给主公知道即可。”

曹仁眼神半眯,略有些傲然,摇摇头道:“伯宁你有所不知,我欲出兵破敌,先声夺人。”

满庞大惊失色道:“将军不可啊!我军本就是劣势,若一个不好,恐遭万劫不复之果,将军三思啊!”

曹仁不为所动,“伯宁啊,正是我军劣势尽显,才让我有了出兵之虑,你可知大兄他为何先行一步南征?”

满庞沉默着不敢说话了。

“我军本就势弱,治下之地更是一步一步被陈军蚕食,好不容易才拼凑起三十万大军,这也是最后的资本了,粮草也不足一年之用,长此以往消耗下去,我军不战自溃,由此,大兄才联合刘备出兵南征。”说着说着,曹仁一改温顺,变得暴躁,“可恨那刘玄德,虽是联盟之名,处处留力,端的狼子野心,不然南征战事又岂会如此不顺!”

满庞继续沉默,曹操与刘备又不是一家人,自然是心怀鬼胎,各有打算。

别看刘备占据了幽州与并州,还有其他各郡,但幽并自古便是穷州,钱财不济,刘备现在比不上林凡,也比不上曹操,在三地诸侯当属最弱。

而且幽并接壤外族,还得留守兵力抵御外敌,无形中就更弱一筹。就说现在,刘备组建起二十万大军,能用的其实就只有十万,另外五万在北境戍边,五万在中顾应首尾。

值此困局,那刘备自然要寻机生变,才能摆脱困境。在刘备的心中,让曹操先和林凡消耗,好让他从中渔利。

这其中也有问题,牵扯着一个临界点,搞好了,林凡与曹操皆弱,刘备却能趁势而起;搞不好,曹操被林凡干掉,刘备就是下一个。

其中干系,就看刘备自己能不能把持住了。

当然,曹操也有算盘,甚至他能忍让陈留郡与济阴郡落入刘备手中,在曹操心中,刘备毕竟还弱,还威胁不到自己,最大的敌人应该是林凡,所以曹操通过忍让的方式,和刘备达成联盟,攻守互助。

自然而然地,这里面也牵扯到一个临界点,搞好了,曹操能灭林凡,同时刘备虽然强大一点,也在曹操可控之内;搞不好,他与林凡各有损耗,刘备从中做大。

其中干系,也是看曹操自己的本事了。

满庞沉默,他比曹仁等将看的更远,就从战略的眼光来看,刘备所作所为也并没什么错,他对于刘备也并没有多少怪罪之意,提及刘备时还会再加赞叹,而不是曹仁等将一幅咬牙切齿的模样。

究根结底,还是乱世之中各凭手段,曹操自己应该也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才对。

谁是错的?又有谁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