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第二次西征,大将军炮(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1068章第二次西征,大将军炮

大吴的火炮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射角,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

炮身上装有准星、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这种火炮由车运载,可以任意奔驰。

大吴现在多数的火炮长度在三米左右,口径110到130毫米,重量在两吨以上。

至于火炮的有效射程为500米左右,最大射程不到1.5公里。

这还有待改进。

值得一提的是,大吴的火炮是一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

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最训练有素的炮手也只能两分钟一发的射速。

前装火炮是没有可能提高射速的。

因为发射一次以后,必须灌水入炮膛,熄灭火星,以干布绑在棒子上伸入炮膛去擦干,再填入火药、助燃物,塞进去炮弹,然后再点放。

这些动作相当缓慢和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

这是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两分钟一发就不错了。

可惜一匹奔跑的战马在一分钟内能跑的距离相当可观,来得及开第二炮吗?

所以前装火炮的特点是射速慢,但威力大,轰城墙没有问题,可对付骑兵那是笑话……

站在庆忌身边的皇太孙吴基也看出了火炮的缺陷,皱了皱眉头道:“皇祖父,以孙儿之见,这火炮好是好,但显得太过笨重。”

“火炮长于攻城,拙于野战,更别提守城了。”

“不错。”

庆忌微微颔首道:“火炮装填发射的速率不高,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

“故在野战时,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敌我双方战况发生逆转,则往往无法机动反应……”

“不过,比起投石机,火炮更为实用一些。”

“公输班,现在新式火炮,最远射程是多少步?”

闻言,作为工部尚书的鲁班忙不迭的出来禀告道:“回禀陛下,新式火炮的最远射程,大概是五百步左右。”

“好。”

庆忌还是颇为满意的。

大吴的一步,相当于1.3米,五百步就是650米。

有这么远的射程,足够了,而且以后还能逐步改进火炮的技术。

庆忌依稀记得,历史上的红衣大炮最巅峰的时期,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按照大吴的科研成就,发展速度,不出十年,新式火炮就能达到这种水平了。

“现在我大吴有多少门火炮?”

“回禀陛下,且不说还在研制阶段的新式火炮,已经投入使用的火炮,有三百零二门。”

“给朕再造二百门重炮,就按照新式火炮的标准。炮弹也多造一些,多多益善……从今往后,我大吴的火炮,名曰‘大将军炮’。”

“诺!”

鲁班当即答应下来。

好一个“大将军炮”!

有足够的材料以及资金,鲁班就不愁造不出那么多的火炮。

庆忌等人检阅了大将军炮的威力,又跟着检阅火铳兵的训练。

大吴的火铳水平,大概相当于明朝时期,属于黑科技的一种。

火铳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米,有基本准头(就是误差可以通过多杆火铳齐射来弥补的准头)的有效射程约五十米,具备穿甲能力的最佳射程约三十米。

这也就意味着,火铳其实在战场上也克制不了骑兵。

火铳打完后重新装填时间太长,反而还不如弓箭了。

不过能给敌人造成的威慑力是极大的。

对于火铳兵的训练事宜,庆忌很是慎重,采用的是“线列阵法”,也就是“排队枪毙”……

有效射程短,很难发出第二次射击,那就加大火力覆盖,直接把敌人的锐气打掉。

……

奉天殿上,太子恒正在向庆忌汇报国政。

“……《大吴字典》、《百家姓》已经编纂完毕,被大量刊印成册,《文献大典》则是还在编纂中,已完成1122卷。”

“善。”

庆忌对于这样的编纂速度,还是颇为满意的。

毕竟有国子监士子,以及朝中官员几千人参与编纂工作,非同小可。

他们废寝忘食的为大吴编纂这样的书籍,传于后世,也算是功德无量。

《文献大典》编纂了近两年,还未完成,可想而知这其中有多么浩瀚的文献了。

比起历史上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大吴的《文献大典》更为浩繁。

其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道经、戏剧、工艺、农艺等等,涵盖了世界各个文明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绝对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传朕旨意,勒令西方二十藩王国,全部推行《易服令》、《易文令》!”

“诺!”

庆忌终于还是动手了。

之前的大吴,只是在东方二十个藩王国,以及新大陆(美洲大陆)十个藩王国,还有一个吕国推行《易服令》、《易文令》,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现在,庆忌则是要一视同仁,让大吴的五十个藩王国,全部推行这样的改革措施。

可想而知,这一定会招致西方诸藩王国番邦异族的叛乱。

大规模叛乱!

“二三子,朕欲再次御驾亲征,西征番夷。”

庆忌还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一听这话,公卿百官们顿时勃然变色,纷纷跪了下来,请求庆忌打消这个念头。

“不可!陛下,二次西征之事,陛下让辽王、塞王他们领兵征讨番邦外夷即可,怎可御驾亲征?”

“正是!”

“陛下,你是万金之躯,九五之尊,极西之地凶险,蛮荒不化,距离我大吴本土又有万里之遥,一路舟马颠簸,臣唯恐……”

“请陛下三思!”

群臣是真的担心庆忌发生意外。

稍有不慎,一旦庆忌死在了西征路上,如何是好?

诚然,以太子恒现在的威望,顺势继位,稳固大权都不成问题,但是难免本土的列国余孽会作乱,诸藩王国也有不臣之心。

到时候大吴帝国,恐怕会霎时间分崩离析了。

“朕意已决,三个月后,挥师西征!”

庆忌还是乾纲独断了。

谁能让他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