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去找个铁匠铺(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36章去找个铁匠铺

朱楩可不知道,前有鲁荒王,后有朱守谦,就这两位已经足够给朱元璋留下不小的心理阴影。

于是朱元璋才会让王福携带有另一个秘密任务在身。

总之经过这一次状况,整个茶馆里都变得很安静。

朱楩还纳闷呢:“不是在说评书吗?继续说啊?本王都说了这是微服私访,你们就当不知道,或者当本王不存在就是了。”

所有人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你一句一个本王的自称着,谁真敢当你不存在啊?

他们可还不想死。

“咳,小老儿参见岷王殿下,不知岷王殿下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殿下勿怪,”茶馆的掌柜的迎了过来,还离老远的就跪下行礼,显得有些惶恐。

“啧,”朱楩咂了咂嘴,嘟囔着:“本王真就只是想进来歇一会儿,喝口茶听听评书。伱瞧瞧你们。唉,算了,本王就不打扰你们了。”

朱楩眼看自己在这里让所有人都不自在,大家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跪也不是的,如今连老掌柜的都可怜巴巴的跪在那了。

索性他干脆站起身,招呼王福和两个士兵护卫,一行几人就这样出去了。

茶馆里,所有人都不禁面面相觑起来。

连那位说书先生都抹了把冷汗,又忍不住自语道:“殿下就这么走了?”

“怎么?难道你还想让岷王殿下给你打赏不成?”有人吐槽道。

“不敢不敢,”说书先生连连摆手,又说道:“我是说,这位可是岷王殿下啊,照理说本该是咱们避架的。可最后怎么是殿下出去了?”

所有人纳闷的也是这一点。

人家是岷王,是藩王,是这里的土皇帝。

人家岷王什么身份啊,他们这些老百姓又是什么身份啊?

怎么让岷王连一口茶水都没喝,就把人给‘轰出去’了?

“掌柜的,老张,你可以啊,连岷王殿下都敢赶出去?连一口茶水都没给喝?”有人打趣道。

掌柜的在伙计的搀扶下费力的站了起来,听到这话差点没双膝一软再跪下去。

这话能这么说吗?什么叫他给赶出去的啊?

“不可胡言乱语,是岷王殿下仁义,不愿看到咱们惶恐,所以才自主离开的,”掌柜的老张在那里解释着。

说书先生年纪已经不小了,捋着胡子,点头说道:“这位岷王,果然和前两任藩王有所不同。虽然还没看到他有什么壮举,至少从不扰民这一点来说,岷王大仁。”

大家都面露若有所思的表情,各有所思。

再看朱楩这边。

“我说老王啊,你这家伙是故意的吗?你是故意不让我喝一口茶是吧?想渴死本王啊?”朱楩一边气哼哼的走着,一边数落着王福。

就是他那一跪和那一嗓子,才让自己如此狼狈。

堂堂一藩王,还是在自己的属地属国,甚至在自家王府门外的茶楼里,连一口茶都没喝到竟然被赶出来了。

这说出去简直是个笑话。

王福只能苦笑着赔罪,心说您也不想想你之前的话多么吓人。

那简直就像是要怀疑自己藏有祸心了。

也不知道王福知不知道年羹尧的故事,以及卸甲的梗。

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可不就有类似的故事,说那年羹尧的部下将领在被雍正接见时,只听从年羹尧的命令,却对雍正帝视若无睹。

这已经狂到没边儿了,他不死都对不起他的狂。

王福可不是年羹尧,也不敢做年羹尧。

“我就是和你们开个玩笑嘛,”朱楩也在为刚才的事找补一下。

王福干笑着说道:“殿下,这种玩笑可真是一点都不好笑,我宁可多听几次您的冷笑话。因为这种玩笑,有可能会吓死人的。”

朱楩撇撇嘴,说了冷笑话你也听不懂,无趣的很。

“行啦,还是先找个地方坐一会儿吧,”朱楩左右看看周围,发现附近也没什么好去处。

主要是早上在王府吃过东西了,那日宴请将领们之后,朱楩顺便留下了几个厨子,作为王府的御厨。

毕竟王府里也有几百号人得吃东西呢。

附近也有酒楼饭庄,可朱楩揉了揉肚子,并不是很饿,想想还是算了,还是在大街上走走吧。

他也不可能进去什么都不要,然后就占着一个位置坐着吧?

他又不是什么找茬的小混混流氓。

终于,没让朱楩等太久,就有之前派出去的一个士兵找了过来。

“殿下,指挥使,已经找到一家铁匠铺,而且近期正在打算出售,”士兵带回了一个好消息。

朱楩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快带我去看看。对了,你没说我的身份吧?也没有强买强卖吧?”

“小人不敢,小人只是听说,原本这一家就是迁来云地的中原人,最初因为西平侯大人率领百姓开垦大量荒田,所以需要大量农具,生意还算不错。可最近两年随着荒地开的差不多了,也不需要那么多农具了,于是他打算卖掉店铺想回老家了,”士兵详细的解释了一下缘由。

这个士兵还算心细,知道自家王爷善待百姓,也许猜到了王爷会问个究竟,所以顺便打听了一下状况。

朱楩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跟随着他的领路下,穿过几条大街小巷,最终来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角落。

“真亏你能找到这种地方呢,”朱楩随口说道。

因为这里真的是太偏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铁匠铺的特殊工作环境的影响,总之这是隐藏在一条偏僻小巷深处的暗门,随着推开小门,朱楩来到了一个不大的小院。

院子很乱,周围堆积着许多农具和杂物。

朱楩甚至看到,在院子一角有个棚子,里面竟然放置着许多煤炭和木炭,甚至是焦炭?

其实中国最早在唐代就可以追溯到焦炭的相关记载,只不过最早还是古早法的炼焦技术,并不算成熟。

但是到了宋朝,炼焦技术就已经成型了,尤其到了元末明初,比如现在。

朱楩真切的看到了焦炭,煤炭,以及木炭的存在,不禁为之惊叹:“好家伙,看来是我小瞧了古人的智慧啊。”

其实何止如此,要是朱楩得知,在明朝也就是现在这个时期,甚至还有欧洲把玻璃成品远洋过来出售,又会作何感想?

他还想着赶紧把玻璃搞出来,然后拉去海外大赚特赚。

却不知道,欧洲那边可能已经把玻璃弄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