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何至于非要当反贼呢?
汤和跟徐达毕竟也不是简单人物,不如说能起义成功,跟随着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甚至在洪武大帝手底下得到善终的人,能简单吗?
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了多少人?死了几万勋贵,李善长一家甚至在十年之后还被莫须有的一次弹劾,就全家满门抄斩了。
没有点脑子,能活到现在吗?
所以徐达和汤和都猜到了朱元璋的意图。
如果不是要给朱楩铺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他同时娶两家国公的女儿,更不用说还是汤和与徐达的女儿。
他们的身份那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连现如今的傅友德等国公和将军们,在军中的威望,比起徐达和汤和,都要稍逊不止一筹。
所以朱元璋也不含糊了,直接当着两个老兄弟的面,教训朱楩:“儿啊,你真以为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当皇帝最重要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忍让?”朱楩冷笑一声。
朱元璋已经想找鞋底子去了。
“是平衡,”朱元璋怒喷道:“朝中文武百官需要平衡,天下也要平衡。天子若有私心偏爱某个人或者某地,那就失衡了。”
不愧是洪武大帝。
其实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就很难把握得住平衡之道,要么重用锦衣卫,要么重用宦官以至于建立东厂和西厂,要么重用后宫的外戚家族,要么重用文官集团。
结果就导致了明朝一直都是党羽林立党派互相倾轧。
尤其是明末,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和以江南世家集团形成的东林党之间,已经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可其实如果按照朱元璋所谓的平衡之道,崇祯朱由检就不该选择站位,他太天真了,以为选择了东林党,就天下太平了。
结果自己被逼到煤山上吊去了。
可如果朱由检没那么着急的铲除阉党和魏忠贤呢?身为皇帝不该亲自下场去参与党争的,直接让他们两伙人狗咬狗就完了,皇帝就该坐收渔翁之利才对。
重用锦衣卫,导致了锦衣卫内部腐败,加上权力过大,变成了危害。
于是开始建立东厂钳制锦衣卫。
结果东厂又开始贪污腐败,连锦衣卫都快要变成东厂的下属机构。
就又不得不建立西厂好监察东厂。
于是明朝权力机构开始逐渐走向失控。
所谓平衡之道可不是中庸之道,包括中庸之道也并非‘昏庸’的庸,其中蕴含着很精深的帝王之术。
朱元璋想要开导朱楩,毕竟他选择了两条线,一明一暗,明着是朱允炆为皇储皇太孙,暗地里却早已开始为朱楩铺平道路。
连汤和与徐达此时都站在一旁默默听着,今后这两尊‘大佛’,就是朱楩最大的依仗。
只要他们一天不死,朱楩在军中的地位就不可动摇。
老哥仨当初一起打的天下,又经历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许多事情上比朱楩看得更加透彻长远。
汤和能不知道,不献出汤欣,自己会是什么个下场?
徐达能不知道,不让朱楩一起娶汤欣和徐妙锦,自己又会是怎样的结局?
这也是平衡之道,徐家还有三兄弟在朝中,等今后徐辉祖世袭了魏国公的爵位,再以徐妙锦的后宫地位,恐怕比如今的郭英还要厉害。
若是徐妙锦再给朱楩生个太子,徐辉祖就是国舅爷。
万一朱楩再有个好歹,毕竟他总喜欢身先士卒亲身上战场杀敌,再加上朱家皇帝们的寿命问题,若是朱楩英年早逝的话,徐家谁来钳制?
这是想弄个明朝版本的‘王莽’吗?
这都是朱元璋所考虑的问题。
所以这里面其实也存在着政治妥协与权力交易。
总之很是复杂。
朱楩则是很快就厌烦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就不想被朱元璋来驾驭自己的人生。
“这个臭小子,还敢不服气?”朱元璋当然看得出来朱楩有他自己的想法,不禁好笑又好气。
朱元璋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国家,为了朱家子孙,他都得迫不得已而为之。
此时汤徐二家已经做出政治妥协,他们的女儿之间将会互相制衡,不会让其中一家一家独大。
包括徐达与汤和,此时也做出站队选择,既然陛下已经要给朱楩铺路,他们也会给这个共同的女婿保驾护航。
而朱楩背后有了汤和跟徐达,朱元璋也就可以放心的,把冯胜、傅友德这些人留给朱楩了。
所以现在压力来到了朱楩的身上。
要不要娶汤欣?要不要做出妥协?
朱楩低着头保持沉默。
因为他知道,汤欣绝不是第一个,更不是最后一个。
汤欣之后呢?
为了平衡云南土司和草原的情绪,就会有蒙古妃子。
连他爹洪武大帝,不也娶了个高丽妃子?
怎地,今后还得娶高丽人吗?
那些世家呢?为了平衡文武,还得娶某个大臣家的女儿是吧?
他但凡此时敢松口,明天朱元璋能一口气给他册封十几个妃子。
所以朱楩自然不会轻易妥协。
这种事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好了陛下,我看您还是别把他逼得太紧为好,毕竟当初连小女都没能入他的眼,我看还是让年轻人们自己相处吧,等有了感情基础,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最后还是徐达实在不忍心,帮朱楩说了句话。
毕竟朱楩坚持到现在还不松口,不也是为了他家女儿?
朱楩抬头幽怨的看着徐达,老丈人,你可真苟啊,就看着我一个人承受压力?
徐达装作没看到,心说这小子还敢埋怨?伱爹是洪武大帝,你以为我有几个脑袋啊?
何况你要是不娶汤欣,不但汤和得死,我都得死。
徐达其实也是无可奈何,他一生都在谨小慎微恪守本分,无奈何临老临老了,这最后一个女婿偏偏是朱楩这个混世魔王。
朱楩如今所干系的事可谓甚大,身为藩王已经快要留在京城半年以上,既无过错,乃至很多时候还被朱元璋亲自叫去上朝听政,就算没明着要他临朝执政,可一位藩王何须天天上朝呢?
为此很多文官都要不满了,毕竟现在还是皇太孙朱允炆做储君,还是他在学着处理朝政呢。
徐达明白的很,自己这条命,已经跟朱楩的命运脱不开干系了。
若是朱元璋临时反悔,不再选择朱楩,那么朱楩身边这批人到时候都得死。
反过来,唯有朱楩一直稳固地位,在朱元璋心里的比例越来越重,他们这些人才安全。
于是徐达也有些埋怨的瞪了眼朱楩,不就是再娶个老婆?那汤家小女儿年纪和他相当,长得也很标致,怎么就这么轴这么倔呢?
明明他和徐妙锦都懂得的道理,就他装不明白。
“好了楩儿,你先下去吧,接下来我要跟你二位叔伯好好叙叙旧,”朱元璋也觉得心累了,这臭小子,换做别的儿子,谁敢跟自己顶嘴?别说娶个女人,就是让他们娶个寡妇,他们都得感恩戴德。
就他,是真没把咱放在眼里。
朱元璋好气又好笑,心说这小子还以为咱是害他不成?
朱楩总算可以长长的松了口气,接着从地上爬了起来。
老朱也是的,竟然一直让他跪着听训,自己是亲儿子吗?
“那儿臣就先告退了,”朱楩拱拱手就想赶紧开溜,今天他可是累着了,不但白白花费了一千多万资源,还没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把自己挖坑埋进去了。
可是总不能再把汤和整死吧?
真是的,非得把他叫回来干嘛呢?
朱楩望着汤和的眼神中,充满了怨念。
汤和注意到了,眼皮子一翻,说道:“殿下怕不是在心里诅咒老夫呢吧?您可小心点,否则今后老夫成了你的老丈人,可有你好看的。”
朱楩哼了一声,敬谢不敏。
眼看朱楩转身就要走了,朱元璋却又把他喊住了:“说起来,彭越与牛胜率领的部队明日就要班师回朝了,虽然我让允炆作为圣使去传达旨意和犒赏全军,但是军中那些牛羊,你不是有其他打算吗?”
朱楩眼前一亮,露出喜色。
当初因为被老朱催促,加上徐达病危的消息,他和徐妙锦带着王福与近卫们轻装上阵,一路披星戴月的提前回到了京城。
如今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后面的大部队终于从北平走到了京城应天。
想起有一阵子没和彭越还有牛胜见面了,朱楩也有些激动。
毕竟是战场上一起厮杀出来的战友情谊。
“等你处理完这些事,待到三月开春,就也该代巡天下去了,”朱元璋眼含深意的看着朱楩。
朱楩点点头,父子间的默契还是有的。
这一次他将从应天出发,然后先把江南转一圈,并且要处置一下那些越来越不像话的江南世家。
连朱元璋都敢不放在眼里是吧?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到时候,让汤欣跟你们一起去吧,”朱元璋突然说道。
朱楩傻眼了,不是你还真想继续撮合啊?
“带她去?为啥啊?”朱楩怒了,他不说话,不代表他是要一直沉默妥协下去,你可别太过分,给你留着面子呢。
朱元璋不答,而是看向汤和。
汤和心领神会的,捋着胡子笑着说道:“前几年,陛下曾派老臣到浙西沿海筑城籍兵戍守,以防倭寇。除此之外老夫还曾到过浙东等地修过桥梁道路。恐怕我家欣儿比你更加了解那边的情况。他们也会多少给老夫一点面子。”
意思是说在给朱楩增加声望,不至于军中出现不服的声音。
朱楩这个气,把我当什么了?难道我是靠女人起家的小白脸不成?
那些南征北战打下来的功绩,哪个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那些追随他的军队,哪个不是靠他的个人魅力与种种手段而收服的?
你还捋胡子?信不信我把你胡子跟头发一样全都剃光了?
朱楩正要不服争辩。
朱元璋开口了,说道:“楩儿,你不是曾经夸下海口,今后还要远征海外吗?可是你懂水战吗?你去过大海吗?你可不要小瞧了汤家这个小女儿,她的武力不输给徐妙锦,包括军事统帅能力,也深得你汤伯伯的真传。如果说妙锦在草原上时,可以帮你分担压力。那么到了海上,恐怕你要多多依仗欣儿了。”
朱楩终于有些惊讶了,看向汤和,问道:“真的假的?话说她们女孩子家家的,怎么都喜欢舞刀弄枪啊?”
汤和幽幽叹了口气:“你以为我愿意吗?问题是我的儿孙,已经全都不在了啊。”
他也是无可奈何啊,嫡系子孙全都早夭或者英年早逝了,除了把自己的一身本领传授给小女儿,还能怎么办?
朱楩不说话了,最后只好拱拱手,转身出去了。
看着他一步三摇踩着四方步离去的背影。
殿内老哥仨对视了一眼,忽然一起笑了起来。
“果然如天德(徐达表字)所说,跟陛下您年轻时候一模一样,”汤和笑着说道。
朱元璋是又爱又恨的哼了一声:“就连这个倔脾气都一样,反而让咱头疼不已。弄到现如今,还得咱来哄着他?真是反了他了。”
徐达却说道:“连这情根深种的性子,也一模一样。”
朱元璋张了张嘴,陷入了沉默。
自从马皇后死后,他再也没有立后,哪怕后宫那么多女人,还给他生了几十个儿女。
但是唯独马皇后在他心中是特殊的。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不禁怅然若失起来,他今日这般逼迫朱楩,若是换做是他自己,又该作何感想?
“我毕竟是他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他放肆,”最后朱元璋冷哼一声,若是连这点自信都没有,谁是谁的爹啊?
汤和与徐达对视了一眼,反而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汤和比徐达更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在苏醒之后,就赶紧来给朱元璋请安了,乃至之前在外面跪着等朱元璋来原谅自己。
汤和也明白,连李善长都可以满门抄斩,再杀自己一个也不多。
可他也有放心不下的人,除了汤欣,他还有个大女儿在的,而且汤家还有旁系族人,他可不想满门抄斩祸灭九族。
所以他必须妥协,而朱楩,也必须娶汤欣,否则汤家就没用了。
朱楩其实也不是不懂其中那些道理,此时在心中没少埋怨和腹诽老朱。
“老朱也真是的,没事就喜欢给人铺路。我用你?将来谁敢不服,直接大炮轰他娘的。”
朱楩不敢说出来,只是在心中暗暗想着。
“其实老朱也不容易,唉,他是不想看到我们兄弟阋墙。”
朱楩其实也能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今后他的两个老丈人,一个是汤和,一个是徐达,再加上朱元璋可以放心的把冯胜、傅友德那一挂大将给他留下。
敢问天下藩王,谁敢跟他对抗?
全大明的兵马都是他的,谁还能对抗?
所以才说朱元璋仿佛在教他怎么造反一样,如今就差皇帝陛下投诚了。
至于说那些簇拥朱允炆的文官集团。
等他在江南走一圈,那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何况朱元璋想立谁做储君,其实真可以不看所谓文官的意见,当初刘三吾之所以能劝阻住朱元璋要立朱棣的想法,只是因为刘三吾提及,若是立了四子,您家的老二老三又置于何地?
朱元璋是怕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今后跟朱棣闹,才放弃了打算。
否则当时满朝只有一个刘三吾敢说话,洪武大帝要立谁当储君,轮得到你们来指手画脚?
当我提不起屠刀了?还是当你脑袋多?
就洪武一朝,朱元璋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他想杀谁就杀谁,想让谁死谁就得死。
可是却苦了朱楩了,这是想让他妥协。
其实只要朱楩松口,万事都简单了。
只要昭告天下,给朱楩与汤欣和徐妙锦一起赐婚,藩王们,以及全天下的大明军队,都明白今后谁是大明的主人了。
到那时候,朱允炆也得靠边站了,你虽然得到了文官的认可,但是你连一个武将都没有,军中一丁点威望都不存在,就算让你登基,你十八叔振臂一呼天下应从,怎么打?
怕不是靖难之役刚开局,就直接可以点投降了。
朱楩一路上也在胡思乱想着这些东西。
对于朱楩来说,这里就是真实世界,而且随着他的影响越来越大,整个历史都开始乱套了,之前连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三娘子和那俺答汗都冒出来了,一度让他怀疑是历史修正力在作怪。
可其实,何尝不是他的影响所导致的呢?
也许那本来并非历史上的三娘子与俺答汗,也可能只是提前有人起了这个名字。
所以对于朱楩来说,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真实的现实世界,所以每个人的想法和所作所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瞬息万变的。
比如昨天朱元璋还那么惦记汤和的病情,甚至唏嘘的落下伤感眼泪。
但是今天朱元璋就可以再次猜忌汤和,乃至对徐达都产生了危险的想法。
若是朱楩继续坚持己见,而朱元璋在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恐怕在临死之前,他真打算把两个老兄弟一起带走。
道理也很简单,要么他们当你的老丈人,做你的辅政大臣,帮你稳固军中地位。
要么,他们就得死,否则哪怕他们自己不造反,可万一徐达帮助朱棣呢?万一汤和跑去投靠了其他嫡子藩王呢?
“真是麻烦死了,”朱楩用力的抓抓脑袋,本来他的想法无比简单,靠着自己的强大力量,以及如今在云南暗中发展的强大军事武装和部队,该造反造反,该争霸天下争霸天下。
可治理国家,作为一国之君,又哪里那么简单,光是二十几个兄弟之间的问题,就够他头疼的了。
谁服谁,谁不服谁,谁忠心,谁有野心,谁能力如何,谁可以信任,甚至包括兄弟们的子嗣,哪个世子可重用,哪个世子是个纨绔子弟,等等等等。
他还没当皇帝呢,都开始头疼了,可想而知朱元璋能把偌大国家打理的井井有条,那也是不容易的。
“王福,去徐府,”朱楩出来之后,就让王福赶车直奔徐府去了。
趁着徐达不在家,朱楩直接偷家了,把所有烦恼一股脑的注入给了他的徐妹子。
反而是徐妙锦在过程中,听他说了那么许多的烦恼时,感到莫名其妙。
“这有什么好苦恼的?连那些王公大臣都有许多妻妾,更不用说你那些做藩王的兄弟了。你以为你四哥,也就是我的大姐夫就只有我大姐一个妃子啊?他还跟女真的女人联姻了呢。”
徐妙锦撇撇嘴,伸手搂着朱楩的脖子,喃喃道:“在跟了你之前,我不是就曾说过。别的王爷都可以三妻四妾,为什么就你不行?我自己都说过这番话,又怎么会阻拦你娶别人?何况那是欣儿。哥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可不要因小失大,万一在陛下那里失宠了,难道你今后还真打算造反啊?”
明明可以顺位继承,何必非要把自己逼上反贼的道路呢?
(PS:这一章的节奏有点问题,一个是新增加了汤和和汤欣的角色,还有一个就是叙述有点问题。但是有心想修改,又找不到从哪里改。总不能删掉整章。所以请谅解。要不我加个更?就能把这一章过度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