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应天兵器局(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八月初,朱慈烺和李邦华一起来到了南京城中的“应天兵器局”之中,这里是朱慈烺登基之后,出宫巡查检阅的最后一站。

而迎接他们的兵器局主官,正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文武双全的张煌言。

朱慈烺此前向天下招募贤才的时候,他也积极响应,因为原本就有举人的功名,很快就得到了李邦华的提拔,进入兵部。

如今,整个南直隶,甚至浙江部分官营工坊中的工匠,超过一半都已经被朱慈烺下旨调到了南京。

但因为官营工坊贪腐压榨严重,基层管理又十分松散,原本在官营工坊中服役的许多优秀匠户,都已经逃散,最终只召到了一千余名可用的工匠。

不过,江南地区经济繁华,手工业发达,民间并不缺优秀的工匠。

朱慈烺在授意李邦华筹建“应天兵器局”的时候,直接让对方开出了高于市场价格三成,甚至一倍的月饷,果然很快就从江南地区的各大城市中招到三千多名工匠,其中大部分只要学习一段时间,就能上手制作各种兵器,盔甲和火枪。

与此同时,他也已经让李邦华着手从福建,广东招揽一批制造火炮火枪的工匠,以满足大军的兵器枪炮需求。

这个时期,大明境内制炮技术最高的,就属这两个冶铁业,手工业发达,同时都靠近澳门的地方了。

张煌言在李邦华的授意下,把所有工匠都集中起来之后,将制炮,制枪,制弓弩,制甲的工匠都留在了“应天兵器局”下属的各个武器工坊之中。

而其余类型的工匠,手艺精良的,同样是留在“应天兵器局”,水平差一点的,则是分到各个军营的兵器工坊,做一些兵甲火器的修修补补和铅弹,箭矢等消耗性武器的制造工作。

“应天兵器局”经过了张煌言和几個负责工坊事务的兵部官员讨论策划之后,分为了:火炮,火枪,弓弩,刀枪,盔甲,盾牌等等十几个工坊。

各种冷兵器自然是本土工匠的强项,弗朗机炮,虎蹲炮,鸟铳等老式火枪火炮,在备料充足的情况下,大明的本土工匠也能制造出质量优良的产品。

而朱慈烺计划中将来装备大军的新型火枪火炮,则暂时还需要从澳门购进,兵部已经开始着手从澳门的工坊中挖人,那里有很多手艺了得的汉人学徒。

不仅如此,兵部的官员出发前往澳门的时候,朱慈烺还吩咐了对方一定要多买一些武器制造,兵法军阵相关的书籍。

他打算将那些从澳门买来的武器制造书籍翻译成汉字,然后再印刷成册,为之后建立专门的工匠学堂,批量培养工匠做准备。

这自然不是说大明的工匠不会打造新式火器,但能依着葫芦画瓢造出来,和明白里面的科学理论,知道不同火炮的口径比,甚至是模数,进而不断发展火炮技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否则,便极有可能像满清一样,造的炮越来越大,外形越来越花哨,可是威力却越来越小。

生产技术和成体系的科学虽然看起来长得很像,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东西。

朱慈烺要做的是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推动科学体系在大明加速确立,以此对满清,甚至是收复汉地河山之后,对北面的俄国人,东南的荷兰人,都形成碾压性的武器优势。

而工坊的具体管理,是兵部的事情,朱慈烺自然不会插手,但是新型的管理制度,初级流水线生产方式的组织,分工协作,新工匠的培训,以及灵活的薪酬激励制度,这些关乎火器生产效率和进度的事情,却是他必然要操心,同时目前也是只有他才能解决的问题。

而这些,便是朱慈烺在不改变这个时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通过管理改革,提高生产力的方法了。

这是他这个上位者的优势,也是未来人对这个时代的降维打击。

在张煌言的陪同下,朱慈烺在“应天兵器局”视察了整整三日,不仅深入工坊,还亲切接见了近百名奋战在生产第一线的工匠们,并一一询问了他们的工作情况,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上官的沟通是否通畅......

“应天兵器局”的工匠们,完全是受宠若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受到大明皇帝陛下的接见,一个个激动不已,纷纷表示就算累死在工坊里,也一定完成手中兵甲火器的打造。

最终,朱慈烺在数千名工匠们的热烈欢送中,结束了“应天兵器局”的视察,这里的一切都才刚刚步入正轨,还有李邦华亲自监督,张煌言亲历亲为,并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不过,他也没有空手离开,直接把李邦华原本派来管理兵器局的张煌言带走了,这也是对方在来的路上,向他推荐的总教导官人选。

经过这三天的考察和彻夜长谈,朱慈烺对于张煌言的能力,十分信任,他也知道张煌言文武双全,而且具有很强的战略眼光,这样的人用来当殿前军的总教导官,确实非常合适。

当然,教导队的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朱慈烺打算在天武左营率先试点,若是取得了预想中的效果,再继续扩大这支特别的队伍。

而结束了出宫巡查之后,朱慈烺再次回到南京紫禁城,还没来及的处理来自各省,特别是四川,湖广,江北三地的军政事务,史可法和高弘图等一众大臣,便赶着来“催婚”了。

如此非常时期,大明居然还没有国本,这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而这次皇帝亲自出宫巡查,以史可法为首的一众文官们,原本就心中不满,如今更是借题发挥,要朱慈烺尽快选秀,然后速速生出个太子来。

其实,登基之后,朱慈烺便已经下令选淑女入宫,并派出韩赞周在南直隶,浙江,江西等地张罗此事。

不过,他到底才登基不到三个月,而身为大明皇帝,本身受到的礼法制度约束就多,选秀一事,同样也是规矩繁多,就算各部官员已经加急处理,但还是拖到了现在,还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