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无与伦比的影片(1 / 1)

悬疑大师 逸明舒笙 2781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既然林杰已经这么和他说了这些事情,说明这些事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公开的事情。

或者说在某个圈子内不算是秘密。

只是普通人还不知道这件事情。

而且林杰的意思很笃定,自己当时喝的酒绝对有问题,这个问题必然和张静脱不开关系。

只要找到张静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看来回国后必须弄清楚这些事情。

当然,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处理好电影节的事情。

第二天就是《调音师》在戛纳电影节的首映式,也不知道成绩怎么样。

尽管这部片子已经用票房证明了它的实力,可毕竟海外的票房很妖,跟国内完全没有可比性。

尤其是悬疑片,苏野一直觉得海外的悬疑和国内的悬疑相比有很大差别。

《调音师》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暴力血腥桥段,甚至悬疑元素都藏在细密的情感和交谈中。

比起国外观众喜好的暴力悬疑来说,实在是有些太轻柔了。

也不知道成绩怎么样?

苏野沉思着,没小心睡了过去。

再睁眼的时候距离首映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电话上一堆未接来电,全是邓钰和陶稚星的电话。

匆忙洗漱下楼,终于赶在最后一班车发车前登上酒店组织的车次赶到电影宫。

有首映式时间和颜值加持,苏野在入场时还是得到特殊对待。

几个检票的工作人员大胆的抛着媚眼,却只收获了三张首映式的门票。

“一定要来看电影!”

“一定!”

苏野已经忘记自己应该说must还是什么,大喊几声赶到红毯前。

邓钰和陶稚星已经在这里等待,看到苏野的样子调笑几句迅速进入状态。

首映式红毯没有比开幕式红毯规格高,到的媒体却不少。

毕竟开幕式只是官方报道,只要套模板就好,现在首映式还要写电影评价和主创团队采访。

这才是重头戏。

不然万一里面出一个拿到影帝或者最佳影片奖的电影没有人看,或者评价很低,那负责的媒体就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笑柄。

因此各大媒体在首映式上的人比开幕式还要多。

苏野三人已经走完红毯,此刻站在大海报前看着这么多的媒体也有些愣。

尽管苏野和《调音师》不算是本次电影节的热门影片,依旧有无数媒体在台下守着。

“苏导,我们是不是要火了?”

陶稚星一脸懵圈。

她怎么也没想过自己主演的电影居然能受到这么多关注。

还好苏野已经提前了解过情况,解释了一遍,这才让她没有在采访时候乱说什么。

“苏导你好,请问你对《调音师》的观众有什么话要说吗?”

“希望大家能够享受电影,享受这种不一般的悬疑影片,谢谢!”

“那你对影片的期望是?”

“当然是越受欢迎越好,相信这是每一个导演的想法!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思考真相。”

简单几句话,电影开场。

苏野三人坐在大屏幕前开始和观众一样看起自己的电影。

电影开始,这些他们已经看过无数次的画面再次出现,只是这一次有一些不一样的情愫。

以前是影院、是剪辑室、是点映和宣传会。

而这一次,是戛纳!

场景的变换让几人心生不一样的悸动。

画面开场,流畅的钢琴声在影厅内响起,紧接着画面如流水一样徐徐展现。

“画面很温馨,开场不错!”负责场刊的记者眼神毒辣,旁边是她的助理,听到评价有些迟疑,她才入职两个多月,还不太能够理解这部电影的优点。

“嗯?”

观影厅内其他人也有窃窃私语交流剧情的。

这是电影节的特例了。

这里的电影不单单是给观众看的,更多的是电影发行公司、专业影评家还有媒体记者。

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话多!

场刊记者在给助理解释电影的优点,边上人的议论也轻轻响起。

“画面不阴冷,这是一个卖点,音乐的感觉不错,是真的会弹琴,对么?”

说话的是一个剧组的副导演兼音乐总监,看着邓钰的手势没有问题点点头:“演员是真的会弹,这曲子是原创的。”

两人对视一眼,看出彼此眼中的震惊。

找一个真会弹钢琴的人来演戏?或者是让一个演员去学习了钢琴?

不管是哪一种,都足够让人惊讶。

“这么用心打磨作品的导演不多了!”

只是他们不知道邓钰在影片开始前还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音乐老师,否则这声惊叹估计还会更长一些。

慢慢的,剧情进一步展开。

台下的观众们不管是抱着什么目的全都留在场内。

苏野回头看一眼,长舒一口气。

开场前他真的担心这些观众会离场。

毕竟中外的文化差异有些大,加上这部剧情被他改后更贴近国内情况,海外这边的效果也不好预测。

现在看到大家这么给面子也有些惊讶。

很快,影片放映结束,苏野三人起身鞠躬谢幕。

从观众反馈来看,《调音师》在海外的成绩预计不会很差。

开场说了一句,后面一直没开口的场刊记者第一时间举手示意采访。

“苏导你好,请问下这部电影最后的凶手究竟有没有被逮捕?”

这个问题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电影做了英文字幕,加上演员表现到位,他们也看得出来其中的反转和剧情的悬念。

这也造成他们对影片最好奇的地方。

这么一部硬核悬疑,明明走凶杀和暴力更有看点,为什么会包装成这么一种温馨的画面感。

现在听到场刊记者提问,也全部跟着倾听起来。

少数几个纯观众想要离开,见到这个场面也不急着走了,坐在边上等待苏野解释。

这个问题苏野倒是能够听明白。

缓了缓组织了下语言。

“其实悬疑本身就是一个载体,而冷暖是一种风格,这些并不影响电影本身的构造。事实上,用反差大的画面来塑造一些情绪更加让人惊讶。”

“至于凶手?我想这个问题不该由我来说,大家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不是么?”

苏野才不会傻到自己曝光对陶稚星这个角色的看法。

要知道悬疑片最大的谜底就是凶手,自己作为导演对剧中角色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会影响其他人的认知的。

与其说不好,不如不说。

留白也是一种艺术感。

其他媒体的采访大同小异,总之都没有超出剧情,提及苏野本身。

这也是初次来戛纳的小导演的常态。

如果不是刻意做功课,大多数媒体都不会知道这么一个人物,自然不会对导演本身有什么看法。

倒是不知道哪里来了一个野鸡媒体在最后突然询问苏野。

“请问苏导对于华国电影刷票房一事怎么看?以及您的作品在国内的票房是否有刷票?”

听到这个问题,敏锐的媒体记者全部停下脚步观望起来。

这个问题有些尖锐,他们之前也想问,可是碍于影片质量还是没有问出口。

得罪一个可能拿到金棕榈奖的导演不是很明智,可现在既然有人冲上前当炮灰,他们也不介意观战一下。

如果问题回答得当,可能就是一个头条新闻了。

听到这个问题,苏野也是有些诧异。

没有想到远在异国他乡还有人关注这种事情,不过转念一想也不是什么好事。

华国电影刷票房的事情居然闹到全球,这怎么看都不是一个正确的事情。

邓钰和陶稚星一脸尴尬也反应过来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上前低问一句:“苏导,要回绝么?”

苏野想了想,淡淡摇头:“不用,我来回答就好。”

媒体看出苏野的想法纷纷回座。

苏野接过话筒。

“不可否认,国内确实刷票房的事情。”

苏野开口就先承认了这件事,反正大家心知肚明,自己否认也没有什么必要,不如大方承认下来。

“nice!”

“他承认了!”

“大新闻!”

座位上的记者们脸色潮红。

这个问题其实是各大媒体记者最关心的,毕竟各国电影都有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

此前他们谈这些话题都很谨慎,偶尔问到,采访对象也是顾左右而言他。

他们也不会深挖下去,生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整个电影圈子。

这次倒好,一个愣头青媒体加一个萌新导演,把这个秘密直接爆了出来,下次再采访可就好很多了。

苏野看他们一眼,知道他们已经上钩,继续开口。

“但是各国都有如此乱象,并不奇怪。”

“比如诺尔奖的评奖就会侧重星国,还有一些电影节对特殊的片子就更有喜好,是么?”

“还有流水化电影工业和丑闻,对吧!”

台下瞬间默然了。

苏野说的话是真的,可他们不敢随便出声应答。

邓钰脑筋一转明白过来苏野的意思,默默在心里点赞。

苏野这一招看似自爆,实际是把一群人全部算进来,如果这些媒体要曝光,就要承担惹怒所有组织的风险。

而且观众只觉得是苏野曝光,并不认同他们的努力付出。

到时候功劳和名声全是苏野的,背锅都是他们的。

这种事情他们才没有什么想法去做。

至于苏野敢这么说,肯定是会保留原始证据的,断章取义肯定不行。

众人的兴趣瞬间少了不少,无懈可击的话,等于没说。

苏野将反应尽收眼底。

沉吟着看过去:“当然,刷票这个情况有正反两面性,这个我觉得要请教一下发行的公司们,恰好,现在这里就有不少。”

座位上,诸多发行公司的负责人背后一凉,不知道苏野打算说什么事情。

敏锐的媒体记者意识到什么,立刻转过镜头抓拍了一张发行负责人们慌张的表情。

苏野站在幕布前,谢场的画面停留在他脸上,留下一道黑白分明的光斑痕迹。

“电影这门艺术,终究是影片制作人员给观众讲述一个故事。”

“可决定观众能不能看到故事的,并不是制作人员,而是发行人员。”

“所以,与其问电影制作方为什么开始刷票房,不如问问发行公司喜欢看什么?”

几个发行公司的负责人一阵心颤,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苏野会说这种话。

这件事归根到底还真是发行公司的问题。

要不是他们根据利益来进行拍片,忽略了许多文艺片和不太成熟的商业片,也不至于加速刷票房业务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全世界的发行方都是一样的。

媒体们看着他们,突然意识到什么,递过话筒询问他们的看法。

“这……我……嗯……”

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擦着头顶的汗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心里将苏野骂了无数遍。

不就是自己被问了一个问题么,这把所有人拉下水的节奏是什么情况。

“嗯?是有什么不方便说的话吗?”

记者可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

“华国导演谈电影圈乱象,发行公司闭口不言”这种绝好的新闻标题一定能在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

当下更关注几个发行公司负责人的动态。

好半天,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沉声开口。

“其实,我们和电影制作团队的想法是一样的,都希望将故事展示给更多的观众。”

“只是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

“苏导说的事情,我们也很痛恨,我们更希望所有的票房都很干净,观众们可以通过任何渠道观看自己喜欢的电影,而不是发行公司或者制作公司操作出来的电影。”

“比如我们公司向来都是以品质决定发行电影的播放和排片量,成立至今……”

说话人不动声色地将苏野的话题解释过去,又给自己公司打了一波广告。

现场媒体记者狂翻白眼,却无可奈何,只能将这一段如数记录上去。

折腾一番,观影结束,影评工作者回去准备评论,场刊和各大媒体都开始集中报道各个影片的情况。

“不得不说,《调音师》是近年来比较出彩的华国悬疑和犯罪类型的电影,尽管其中还标注着爱情的元素,可是这也让爱情变得不再那么浪漫。再不剧透的情况下,我甚至无法评价这篇影片,只能说反转很足,一部不到两小时的影片中充满反转,大约40多处,足够让人感到惊喜。”

“在影片之后,我深入和导演及演员团队进行沟通,很难相信这两个演员在此之前从未有过拍摄经历,女主角只是在表演类院校学习,这还是他们的处女作!而整部电影都是在苏导演的控场下完成的,据说该影片的素材冗余量只有20%,其中还有10%是导演心血来潮拍摄的一些额外的改动!”

“我无法反驳这部影片是一部悬疑影片,甚至觉得它是一部完全不同的悬疑影片,对于影片内容,我没有任何可以透露的地方。《调音师》从另类的角度切入电影,带来了不同于一般悬疑电影的细腻和生活感,这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艺术风格。”

……

看着场刊评价,当然是经过邓钰翻译的,苏野还是一阵开心。

场刊评分2.9分!

这可是这次戛纳电影节为数不多的高分。

毕竟戛纳电影节4分满分,能过3分的电影少之又少,2.9分已经很有把握获得奖项。

也有不少媒体将评价放在苏野本人。

“这个华国的导演有着无与伦比的才华和嫉妒坎坷的命运,他在三年前就成名,却因为烂片风波沉寂三年,如今终于携带一部巅峰之作回归,用华国的成语来说,属于大器晚成的天才。对导演来说,拍摄一部电影最大的难度在于找到契合的剧本和构建出内心的画面。恰好苏野本人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编剧,制作人。”

“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看到这三种身份合在一起,而苏野给我们展示了这种可行性。从理性角度来看,这样的安排更有利于导演发挥自己的能力,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太依赖于导演的个人能力。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苏野给这个模式开了一个好头。”

“我只能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将悬疑、爱情、生活融合的这么好的影片,关键是影片中充满令人思考的地方。不管其他人怎么看,我们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电影!”

邓钰翻译这些话自己都觉得有些牙酸。

难怪所有的电影人都喜欢戛纳,这种众星捧月似的夸奖和赞许谁不喜欢呢?

而且戛纳人特有的气质让新闻都带着几分浪漫。

邓钰念出来后简直跟十四行诗一样优美。

一连十几篇新闻报道后,邓钰的声音突然中断。

“嗯?”

苏野疑惑着看过去。

“没了。”

“不是还有么?”苏野示意后面还有好几份没念的。

“这个是你的颜粉,夸得没下限了,我有骨气。”

噗!

念一下对自己的赞美还牵扯到骨气了,夸张了。

不过苏野也不强迫邓钰。

一大早让人给自己念场刊已经很过分了,强迫他吹彩虹屁就算了。

让邓钰和陶稚星去逛街。

苏野自己打开新闻开始查看国内的评价。

场刊毕竟是国外媒体,加上苏野在国外的名气并不显著,大多数评论还是基于影片本身。

国内的媒体就不一样了。

短短两天时间,新闻已经铺天盖地。

“《调音师》斩获电影宫场刊2.9分高分,得奖有望”这是比较克制的一波,知道话说的太满容易打脸,而且国内电影年年提名,有所收获的少的可怜,话说太满容易打脸。

也有很有信心的媒体力挺苏野:“《调音师》斩获戛纳次高风,剑指金棕榈”。

这种标题,苏野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一不是戛纳评委,二不是自己,在那说什么自己剑指金棕榈。

凭什么啊?

就凭这标题么?

而且看看内容夸张程度,苏野都怀疑这是有人给自己买的黑稿。

恰好围脖有专门的媒体在这边,苏野正好澄清。

“希望有收获,一切随缘。”

佛系的态度又收获国内一阵好评。

奈何网友已经被媒体刺激到,在评论区闹得离谱。

“《调音师》这么好的电影都不给金棕榈奖,戛纳绝对有内幕!”

“你舅是校长,也没见你上清华啊!好不好是说的么?得评委说了才算!”

“一部电影入围就像要金棕榈,这是飘了吧?别人十几年陪跑凭什么输给他一个新导演?”

“哟,这是十几年没成绩,还摆资历看不起新人了?”

……

评论区一阵热闹,苏野顶着大马甲不好说什么,换了小号给说自己能得影帝的评论全部点了赞。

丝毫没有羞耻感。

自己捧自己的事情,天经地义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