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杯酒释兵权(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让他们二人震撼懵逼的一点儿就在于人家各州道封疆大吏千里迢迢的来了,结果参加了一个宫廷酒宴后,居然纷纷辞官了。

这真是…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赵高写好圣旨后,赵长青掏出传国玉玺,盖了上去。

前者双手捧着圣旨,离开大明宫,去宣读圣旨去了。

接下来,便由诸葛亮诵读奏章。

没过一会儿,曹参、萧逾明、陈庆之三人共同求见。

赵长青皱了皱眉头,向殿外探了探头,问向诸葛亮道:“他们三个人一起来见朕,你猜是为了什么事?”

诸葛亮心里一咯噔,想道:“陛下连我这名文臣都不放心吗?还是觉得我在军中以军师二字闻名,而陛下不放心我在军中的威望?”

想归想,但是脸上的表情并没有显露出太多,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说道:“陛下何不召他几人进来,当面询问?”

赵长青摇了摇头,觉得诸葛亮这个人真的是太没意思了,他向身边一名太监说道:“宣他们进来吧。”

随后,三人一同迈进大明宫里。

此时的芈月知道赵长青在处理政事,所以很识趣的躲在一处避让了。

女子最大的温柔,一向是明事理,俗称懂事。

三人向赵长青作揖说道:“臣等拜见陛下!”

赵长青点点头,道:“起身吧。今日你们三人同来,可是有什么大事?”

三人你看我、我看你,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

赵长青见状紧眉成川道:“怎么?有难言之隐?曹参,就由你来说吧,你是最年长者,又官拜一品大将军,可谓位高权重,在整个大魏国也算是万人之上了。”

这话说的让曹参心悸啊!

他慌忙再次作揖道:“陛下才是万万人之下,臣…只愿做陛下麾下一卒足矣。”

赵长青笑道:“行了,马屁少拍,说吧,什么事?”

曹参道:“回禀陛下,我等三人思虑再三,决意将御林军、武卫军、骑骁卫三军兵符交还陛下,从今以后,我等三人只负责操练士卒等闲散事务,决意不再掌兵。”

剑一麾下的大戟士兵符一直在赵长青手里,而赵云与剑二都在京城外处理事务,还不知道京城里发生的事情。

等曹参说完,诸葛亮在赵长青背后看了一眼三人,露出欣慰的笑容。

其实兵符不兵符的,仅仅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因为在现在的大军里,赵长青才是军魂、是信仰。

看到曹参等人双手拱上兵符,赵长青大吃一惊道:“你们三个是生病了?你们难道不清楚,在这大魏国的臣子中,有多少人想要你们手中的兵权吗?

主动将手里的兵权上缴,你们还真是自本朝建国以来头一份啊!”

他们三人只觉这是陛下的客套推诿而已,因为他们感觉到了赵长青的语气很是缓和,并没有昨夜那般怒气,这就说明,陛下还是想着收走自己的兵权。

曹参又开口说道:“大魏的军队,应该只属于陛下,而这兵符,就应该由陛下掌控了,我等做臣子的,只等陛下发号施令即可。”

赵长青说道:“你们脑子没糊涂吧?你们手里的兵符,可是权利的象征。朕活这么大,还真没见过不想要权利的臣子。”

赵长青是真的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干嘛要把兵符上缴呢?

然而曹参他们却以为,这是陛下说的反话,意在试探自己等人。

于是他又说道:“陛下莫要再劝了,我等心意已决,这兵符,就交还给陛下了,陛下日理万机,臣等三人就先告退了。”

他们三人将兵符放在此殿内一处案桌上面,随后告退。

赵长青懵逼的点点头。

他确实是很懵逼,奇葩天天有,今天特别多。

先是那些封疆大吏们不想当官了,然后又是他们交出兵符,这个真的是…

闻所未闻。

算了,这事就这么滴吧!

朕也懒得猜测了。

诸葛亮还未走,如今各州道封疆大吏全部辞官,得赶紧安排才对啊,不然一州道无节度使坐镇,总不是长久之计。

他向赵长青作揖问道:“陛下,目前各节度使、行军大总管的位置有所欠缺,应该及早补缺,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啊!”

赵长青道:“依你之见呢?”

他在心里反正已经想的很透彻了,诸葛亮在三国里可是一位顶级谋士,更是被史书不惜耗费笔墨记载的一位丞相,他的建议百分之八十都是正确的。

既然大概率正确,那么他说什么,自己反着来就是了。

诸葛亮想了想,说道:“有两个法子,其一等恩科过后,朝堂里人才多了,自然好安排,但是刚通过科举考验的士子,难以大用,实为下策。

其二,在文武百官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但是目前的文武百官,大都有世族背景,很不利于陛下集权。除此之外,只能从各州道里挑选能用之人了。”

赵长青回道:“不用如此麻烦,当初给我们一起打到长安的那些将领们可都是有名将之才,让他们去治理地方,倒也不算是大材小用。”

鬼的大材小用。

他们都是军人,怎么能成为封疆大吏?

当年萧逾明担任江南道节度使的时候,还是仁宗皇帝特赐!

诸葛亮急忙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他们都是将军,一旦坐镇地方,担任封疆大吏,怕是将来难免有藩镇割据之祸啊!”

赵长青冷笑道:“你觉着那些文人就不会吗?同样都是人,还分什么文人武人?此事就这样定了吧,无需再议。”

听到皇帝如此强硬果断的声音,诸葛亮也很无奈,只能开口道:“是陛下,微臣遵旨。”

今日大明宫发生的种种之事,迅速传遍朝堂、市井当中,引起众人纷纷猜测。

但是不管怎么讲,他们都绕不开一句“陛下的手段震古烁今”之类的言语。

而说书人,也将这件事情广为流传,久而久之,被世人称以为‘杯酒释兵权’。

就连史书当中也是如此记载。

各位封疆大吏让皇帝暗示辞官的消息,也传遍了各州道。

大魏国百姓们都觉得看到了明媚的来日,因为他们受那些封疆大吏的剥削已经太久了。

而这一次,陛下竟然能让他们主动辞官,这就代表今时今日的陛下,是一位英明的君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