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这个冬天不太冷(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许牧此言,让杨广再次重视了起来。

这种名为水泥的物事,若是便宜易得的话,那……

整个大隋,恐怕未来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紧接着,许牧继续说道:“此物简单易得,容易普及,最主要的是,它容易筑高楼!”

因为它的特性,只需要里面内置钢铁结构,打好地基,便可使得建筑稳固。

比起传统的木制建筑,难度会小的很多。

类似故宫那种建筑,大多是需要建筑世家承包,由他们出设计图纸,加无数民夫,方能完成。

相比之下,水泥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经过许牧这么一点拨,杨广也明白了过来。

“水泥此物,当真是万世利民利国之物。”杨广不禁感慨道。

日后回到东都,必定要全力推广此水泥,杨广内心想着。

“所以啊,就不要想着逾制的问题了,日后的主公府大楼,能达到百米也不一定呢。”喝完茶,许牧放下了茶杯,起身离开了市政规划司。

他要去自己的主公专属办公室办公。

而杨广则靠在椅子上,继续抿着茶。

“这小子,还真会享受。”拍了拍椅子,杨广摇头笑道。

他所坐的椅子,是拥有靠背的。

在隋唐年间,流行君臣席地而坐,坐而论道,讨论国家大事。

但同样的,胡人不喜欢这样。

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他们远居塞外,天气严寒,坐的是四脚凳,比较矮小的凳子。

此时胡凳已经传到了中原,并且全国普及。

但有靠背的太师椅,则是晚唐才出现的。

所以杨广会说,许牧会享受。

“不过这个腊月,倒是够冷的。”窗外冷风吹来,杨广扫了眼琉璃般透明的窗户,连忙起身关窗。

今日雪已经停了,大雪融化,天气最是寒冷。

而那琉璃的玻璃,杨广起初见到,能够从屋内看到屋外,还颇觉神奇。

后来发现……主公府的每个房间,都是同样制式的玻璃。

干脆就不问那么多了。

反正在万民城这些天,他见到的神奇物事到处都是。

……

主公府四楼。

许牧正在处理一个颇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名为蜂窝煤入户项目。

上面标明了如今的登记在册的万民城户籍,总计有七千余户,总人口一万一千余人。

而他万民城的百姓,大多都是流亡而来,许多人甚至都是孤身一人。

所以户籍众多,有七千余户。

许牧现在正在处理的就是暖炉入户计划。

就在前不久,研究所又出了新的东西。

蜂窝煤模具被打造而出,已经在煤矿附近建立起了煤场,开始量产蜂窝煤。

并且根据蜂窝煤的散热方式,设计出了可以发热的暖炉以及火灶。

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万民城外的那些居民们推广这个暖炉。

水泥并未全部普及,他们所居住的,还是自己搭建的木棚。

在城外居住,这个冬天,已经出现了好几起冻伤事件。

在许牧今年入冬前派发的棉衣帮助下,万民城的居民,倒是没有一个人被冻死。

棉衣,也是城内的妇人们利用棉花项目田里种植出的棉花缝制而成的。

具有强大的保暖功效。

许牧免费派发了一万多套。

还好人口不多,不然他囤积的棉花就不够用了。

许牧拿起了这个项目,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加盖了公章。

并且下批:宜从速执行,三日内,务必全城普及暖炉。

然后他唤来了一名身穿铁浮屠黑甲的士兵,让他前往发布这个命令。

“看来不止缺少办公后勤人员,小吏也缺啊。”

许牧严重意识到自己现在人员的不足。

这一万人里,能够筛选挖掘的人才,都被他挖完了。

身体强壮的,都给他送到了军队里操练。

有一技之长的,愿意签订死契的,都被他送入了研究所。

不愿入研究所的,许牧则是单独建造了一个制造厂,让这些匠人进入其中,生产类似曲辕犁,水转筒车,暖炉这些被研究出的器物。

因为有图纸,所以技术难度不高。

但依旧是缺人。

他诺大一个主公府,传送文书的人都没有。

“张猛男应该要回来进山了吧?”

走在玻璃窗户前,许牧例行一问,对张须陀可谓是望眼欲穿。

……

万民城外。

城外,稀稀疏疏的,在山腰和山谷里,遍布木棚和茅棚。

甚至有的人家,连住宿睡觉的地方都没有。

土豆项目田的农书记宋斌这两日冒着风雪,总算把土豆给收完了。

今日在家里休息一日,并未外出去土豆田。

他有一个婆娘刘氏,行三,平日里都喊她三娘。

“三娘,今天的天怎么这么冷?多烧点木头吧,咱们现在不缺粮了,再煮点土豆,熬点粥吃。”

宋斌捂着主公府派发的棉衣,被冷风冻得打了个哆嗦。

脸色黝黑的他,在来到了深山后,原本抱着躲避徭役,待乡里征徭役结束后再回去的想法。

可现在……他却一点也不想回去了。

外面再好比得上这里?

朝廷只知道征收徭役,征收赋税,把种地的农民往死里逼。

“晓得了,知道你搞土豆田得了几斤土豆,瞧把你得意的。”他的婆娘,刘三娘也穿着一个花布棉衣。

这棉衣还是她一同在制衣厂做出来的。

当时给分了好几斤粮食。

没办法,在这个时代,许牧什么都没有,发家的他靠的就是粮食。

所以现在……万民城内,不流行铜钱,流行粮食。

真正的硬通货!

所以许牧招工什么的,都是以粮食作为工钱。

“嘿嘿,当初你死活不同意跟我来山里,还好我打定了主意,不然哪里遇得到这样的主公,赶得上这样的好事。”宋斌嘿嘿一笑,也跟在刘三娘身边,靠近火灶取暖。

“就是今年这个天啊,冻死个人嘞,要是能早点住进水泥房子就好了,主公府就是那房子,风一点都进不去。”

即便是一直往掌心呵着热气,他还是觉得钻心地冷。

不过有棉衣在,像往年那样,冻死人的事,应该不会发生了。

“冻不死你,你就个种地的,读了几年私塾,认得几个字,还想享受起来了?”刘三娘瞪了他一眼,用脚踹了他几脚。

宋斌倒是厚脸皮,在自己搭建的木棚里,挨着刘三娘嘿嘿笑道:“三娘,话不能这么说,主公可是当众夸过我,说我土豆田大有可为,以后千分之一的分成,你想想看,亩产三十一石啊……”

刘三娘刚想再说什么,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呼喊声:“宋斌,三娘?在家吗?主公府送来了暖炉和蜂窝煤,你们出来拿一下。”

在屋外,一行七八人,受雇于主公府,是专门给百姓们派发物品的队伍。

他们站在化了一半的积雪上,正往简陋的木棚里呼喊着。

“来了来了。”

宋斌眼神一亮,也顾不上和刘三娘说过,直接窜了出去。

简单一阵寒暄后,宋斌才知道主公府送来此物,乃是为了给他们取暖用的。

“主公说了,此物可以取暖,对了,燃烧此物时记得通风。这段时间人手不足,无法给你们安装火灶,待后面人手够了,制造厂的匠人们会挨个上门,给你们安装火灶,到时候你们就不用上山砍柴了。”

来人简单讲述了一下许牧的行政命令,便急匆匆地赶往下一家。

因为行政命令上说了,必须要三天内,做到全城普及。

送走了这些人,宋斌花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暖炉搬到了屋里。

这个暖炉大概只有他半人身高,有一层厚厚的炉壁,中间是内空的,看样子是要用来放那种煤炭?

刘三娘从厨房走了出来,看到宋斌正在鼓弄着暖炉,随口道:“这么小的炉子有什么用?还能用来取暖?”

“煤炭咱们又不是没用过,死贵死贵的,烧起来还全是烟,要我说还不如退了吧?”刘三娘紧接着又看到了蜂窝煤,不由嘟囔道。

宋斌只顾着研究该怎么燃烧暖炉,头都没抬。

刘三娘嘀咕了两句,便摇头去厨房了。

在她看来,主公府推出的这种东西,是真的没什么用。

不过是免费的,不花钱,就任着宋斌鼓弄去了。

大概一刻钟后。

“三娘,三娘,快来,快来!你觉得着屋里感觉怎么样?”前屋里传来宋斌的声音。

刘三娘从厨房走出,本来抱着被烟呛着的准备,结果发现……

“怎么回事?天气已经回温了?”在这个前屋,她居然感觉到有点热。

宋斌露出了神秘的微笑,指着暖炉嘿嘿笑道:“不然怎么说你是妇道人家呢,这都是主公送来的暖炉的功效啊。”

在暖炉内,他点燃了两块蜂窝煤。

蜂窝煤缓缓燃烧着,热量透过炉壁传递在四周空气里。

使得周围气温正在缓缓上升。

这下子,刘三娘也来了兴趣,凑过去,看到奇形怪状,有那么多孔的煤炭正在缓缓燃烧,居然没有冒烟。

她忍不住问道:“以前咱们烧的煤炭那么大的烟,怎么这个炭一点烟都没有?”

宋斌哈哈笑道:“以前咱烧的是木炭,而非煤炭,而且主公推出的煤炭,岂会生烟?”

“而且你看,主公这次一次发了十块蜂窝煤,而我观察了一下,两块蜂窝煤就足够烧一整天了。”

刘三娘凑过去一看,发现真是如此,烧了这么久,蜂窝煤还在缓慢燃烧,许多地方甚至都还没点着。

“这下好了,这个冬天咱们不用挨饿受冻了,跟你这么久,总算可以过一个好冬了。”

刘三娘高兴地抱住宋斌,猛地亲了一口。

隋唐风气开放,在乡间,尤其是自己家里,这种事是常有的。

宋斌也是咧嘴笑着,一时间,他想到了明年开春,主公钦点他主持土豆田开荒扩大种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