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就食于敌(1 / 1)

神圣罗马帝国 新海月1 1683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脆弱的。莱茵河会战还在继续,但战争强度,却被大雪给限制住了。

不是进攻的法军不努力,实在是冰雪天气太讨厌。不仅影响了前线的攻势,还增加了后勤运输的难度。

两百万军队就算是什么都不干,每天消耗的物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还在战斗呢?

事实再次证明,深入敌境作战,不是那么简单的。

没错,比利时和莱茵兰地区都是交通便利地区,有完善的铁路网,问题是联军撤退的时候把道路给破坏了啊!

破坏永远比建设容易,占领这些地区后,法军干得第一件事就是抢修道路。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公路基本上已经恢复畅通,铁路也修复的差不多了。眼看就要完工了,可惜又遇上了这场大雪。

恶劣天气影响后勤运输,已经成为法军眼下最的大挑战,甚至比奥军的机枪战壕还要麻烦。

毕竟机枪战壕战术再厉害,那也只能够就地防守。以这年头的技术,还没有抱着机枪冲锋的可能。

可以阻挡法军的前路,却无法威胁到法军的命脉。后勤就不一样了,真要是出了问题,这两百万法军就危险了。

望了望窗外,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叹了一口气。这场战争爆发的太匆忙了,法兰西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偌大的法兰西帝国,居然连冬天的军装都不足,谁能够想象得到?最后还要动员国民捐献棉衣,才勉强解决了士兵的御寒问题。

不是法兰西工业不强大,作为世界第二纺织业大国,只要原材料充足,几百万套冬装一个月就搞定了。

问题就出在了原材料上,法国棉纺织业百分之七十的原材料都来自埃及,战争一爆发埃及地区的棉花生产就完蛋了。

这么大的缺口,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就算是想要从国际市场上买,也找不到足够的货源。

要知道这年头棉花可是和粮食一样的通硬货,绝大部分生产者都有固定的合作伙伴,想要横刀夺爱是需要付出大代价的。

资本家可没有这么强的大局意识,在不确定战争是否会持续的情况下,投入巨资抢夺棉花,收益和风险完全不成正比。

要知道法国人对这场战争可是非常乐观的,主流舆论普遍认为法军会在两到三个月内赢得胜利。

这么点儿时间,靠库存就可以撑过去,根本就没有必要投入巨资冒险。

理论上来说,如果没有人囤积居奇,在合理分配的情况下,法兰西也不至于现在就缺乏物资。

没有办法,天大地大都比不过利益最大。战争爆发后,物价就蹭蹭的往上涨,每拖上一天,又是一个新价。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在这种背景下,巴黎政府的官僚效率自然高不起来。

前期筹集物资速度太慢,直接导致了法军没能在冬天来临前向前线输送足够的物资,大雪一下运输效率大减,问题就出现了。

“元帅,因为大雪的缘故,本该在今天抵达的运输车队,现在才刚刚抵达特里尔,预计会延期一周抵达。

这已经是本月来的第三次物资延后抵达了,从降雪开始,我们的物资就没有按时抵达过。”

负责法军后勤运输的约翰少将满面苦涩的汇报道。

相比负责后勤分配的肥差来说,负责后勤运输的就要苦逼得多了,不仅要自己动手修路,还要面临游击队袭击,现在又要和恶劣天气作斗争。

如果只是这也就罢了,大不了就是吃点儿苦头,反正运输的油水也不少,足以弥补大家受伤的心灵。

问题是下面负责运输的民夫也不是那么听话,任务重了人家是会罢工的。毕竟油水再丰厚,也分不到落不到他们身上。

没有办法,就地征召劳工、或者是使用战俘虏风险太大,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和游击队勾搭上了。就算是不勾搭游击队,来个消极怠工法军也受不了。

为了后勤的安全,负责运输的民夫都是自己人,这些人一旦闹了起来,军官们也只能安抚。

收到这个坏消息,帕特里斯·麦克马洪眉头一皱,暗自盘算了起来。

法军将战线推到莱茵河一线还没多久,又时常遭到敌军空袭损失惨重,储备的物资非常有限。

从降雪开始,法军的物资就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状态。即便是最近一段时间前线交火强度降低、物资消耗量减少,同样撑不了多久。

没办法,弹药消耗量是减少了,取暖物资消耗量却增加了。莱茵兰地区产煤不假,可德军撤离前炸毁了煤矿,想要恢复产能需要时间。

最关键的是当地人不愿意配合,在仇恨的力量趋势下,当地人根本就不买法军的账。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还远远没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连惯于见风使舵的资本家都没有急着站队,这么早就跑去投奔法国人的只是极少数。

半响功夫后,帕特里斯·麦克马洪缓缓开口道:“给国内发电,说明我们面临的困境,让陆军部增加运输队数量。

勒令后勤部优先运送弹药、药品,其它物资大家下去想想办法,尽量地方上筹集,减轻我们的后勤压力。”

就地筹集物资,这肯定不是什么上策。本来法军同地方上的关系就紧张,再来这么一波,游击队想不发展起来都难。

“元帅,敌人撤退的时候将地方破坏的非常厉害,不仅炸毁了基础设施,还烧毁了物资仓库。

比利时和莱茵兰的工业确实不错,可是在没有工业原材料的背景下,也没有办法变出物资来。

尤其是当地不怎么出产粮食,主要依赖从奥地利进口。因为战争的缘故,粮食贸易中断都快一个月了。

地方上的粮食价格已经飞涨,社会秩序急剧恶化,这个时候我们再去征粮,恐怕……”

见帕特里斯·麦克马洪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阿尔贝中将果断的选择了闭嘴。

问题谁都知道,可是法军也快要断粮了。就算是后果再严重,现在帕特里斯·麦克马洪也没得选择。

对视了一眼,待罪立功的乌迪诺上将知道,该自己背黑锅的时候到了。

债多了不压身,前面的大败已经让他身名扫地,也不在乎再多一条骂名。

多背点儿黑锅,还可以多卖点儿人情,战后清算的时候有人帮忙说话,免得去军事法庭走一遭。

“中将阁下,问题不能这么看。战争爆发后,当地居民也不是完全没有准备。

据我所知,敌人撤退的时候,并没有烧毁全部的物资,很大一部分粮食都分给了当地民众。我们借一部分粮食应急,还是问题不大的。

除了粮食之外,我们需要的不少物资,都可以从当地筹集,比如说:煤炭。

只要大家肯努力,我相信恢复煤矿并不难。劳动力不足,我们还可以用战俘嘛。

给他们规定一个任务,完不成就饿肚子,我相信他们是会妥协的。

其它物资尽量筹集就是了,能筹集多少算多少,不够的再想办法从国内运。

如果担心局势失控,那就将当地人驱逐到对面去,正好消耗敌人的物资。”

乌迪诺只是说出了大家想干,又不敢干的事情。驱逐当地人离开,单纯从军事上来看问题不大,可政治上的后果就非常严重了。

这里是欧洲大陆,可不是穷乡僻壤的殖民地,一旦法军驱逐几百万当地人,非得引发众怒不可。

尤其是对众多欧洲小国来说,法国人今天能够对比利时、莱茵兰地区这么干,类似的事情明天就有可能发生在他们上。

无论是因为兔死狐悲,还是为了自家的安全,这些小国想都会站在法兰西的对立面。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沉默了,从实施就食于敌计划开始,驱不驱逐当地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手中没有了粮食,这些当地人就算是想留下来,也不可能做到。

逃荒是早晚的事情,无非是方向的问题。法兰西肯定是去不了的,难民不是逃亡瑞士、荷兰,就是去德意志联邦。

法军动手驱逐,无非是让原本可能涌入瑞士、荷兰的难民,全部进入德意志联邦,增加反法同盟的压力。

都是自己人,法军可以不救济难民,联军却无法坐视不理。

一下子增加几百万张吃饭的嘴,反法同盟再怎么家大业大,也够他们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