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节 罐头(1 / 1)

旅明 素罗汉 1702 字 2022-08-19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黄韶洲老爷一家是在12月24号从上海坐船出发的,用五天时间到台湾后,紧接着就在这处陌生的环境里迎来了公历新年。

说起新年,其实某势力治下并没有什么过节气氛。

大多数明人对公历新年是没什么感觉的,黄老爷一家也不例外。

致力于埋头发展经济的穿越众,大约是继承了旧世界的习惯,原本对新年就不太感冒,到这天老爷们甚至连假都不给工人放——春节再说吧,没让你们997已经很仁慈了,要啥自行车?

黄老爷一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新年。

1630年对于黄老爷来说,无疑是脱胎换骨的一年。在这一年的头几天里,黄老爷不但治好了足疾,还做了试管婴儿手术。

等到半个月后检测结果出来后,黄家人喜极而泣胚胎落床成功,黄夫人开始正式进入妊娠状态了!

而在一月中旬这个时间点,去北方勤王的代表团,甚至还没来得及招募骑兵,只是在天津刚落脚而已。

得知老爷的“种”已经安稳“落户”后,大龄孕妇黄谢氏现在只剩下等待了一两个月后,呕吐和恶心这种妊娠反应就会陆续出现,到那个时候,就该小心养胎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年轻健壮的妇人,生产都是一道鬼门关。难产而死的产妇比例能把后世的妇产医生吓死,更不用说大龄孕妇了,而且还是头胎。

对于黄谢氏这个岁数的女人来说,如果没有穿越者,那么即便她怀孕了,在十七世纪也是生不下来的——运气好母子活一个,运气不好就是一胎两命。

所以还得靠穿越众董院长已经说了,到时候大概率会给黄谢氏做剖腹产,反正就她这样的,也不可能再次怀孕。

关于剖腹产,已经尝试过神奇痛风手术的黄老爷夫妻对此倒不担忧。而困扰着夫妻两人的,则是另一个衍生问题让谁来生?

既然这一次远来求医达到了最佳结局,那么接下来肯定是扩大战果了黄老爷在杭州还有好几房年轻妾室呢,一口气再生他七八个小朋友岂不美哉?这老黄家从此再不怕无后了啊。

然而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现在是物资匮乏的十七世纪,包括医生本人在内,很多高端资源都是独一份的,数量稀少。

赤崁总医院的穿越众医生,包括一个半路出家的,拢共才四人,每天忙得要死,不可能有那么多闲工夫围着黄家转悠。

另外,一些手术专用的耗材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全用在一家人身上。

所以董强就这个问题明确告诉老黄最多再帮他做两人次的胚胎手术,再多就别想了这就是卖方时代的悲哀,产品不够,客户有银子都买不到东西。

于是黄家两口爆发了新一轮撕逼剩下的四房妾室里,黄老爷属意得自然是后娶进门的两个年轻妹子。而黄太太则对那两只狐狸精一向没有好感,所以倾向于“论资排辈”,按照“入门”时间先后来分配名额。

这种麻缠的家务事向来是毫无道理可讲的,所以老爷和夫人之间,势必要经历几轮战争后才能得出结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日常吵架,老黄也没闲着。

首先,同住在宾馆的两户黄姓老爷,在互相告辞后,又在同一天退房了。

黄志诚黄举人这边,直接搬去了风景最好的穿越众小区——都已经穿帮了,也就没必要再住宾馆了。聪明的钟秀秀同志现在已然开始享受革命成果了住别墅,追美剧,顺便看了《功夫》。

杭州黄老爷这边,则是出高价在总院附近买了一套小木楼。这套小木楼房间不少,可以安排下人,今后妻妾们养胎都可以住在这里。

接下来的时间里,脚伤已经慢慢康复的黄老爷,不但每天遵照医嘱开始了运动,还拄着拐天天跑去窑区转悠,实地感受了一番工业社会的伟大源力。

这个时候,前几日派去广州出差的方唐镜也发回了第一封信件。

他已经拜访了南望介绍的同僚,也去广州新区管委会挂了号,那边现在正处于拆迁阶段,一旦放开土地交易,他会第一时间挑合适的地段出手拿下。

黄老爷看信后,当即回话,让方唐镜别急着回来,多在那边转转,和他在这边做调研一样,先把广州府的情况搞清楚再说。

前脚和方唐镜联络完,后脚南望跑来了。

急匆匆将老爷带出门,租了马车,南望便一个劲催促车夫往窑区赶。

“何事如此之急?”黄老爷坐上车后问道。

“老爷,罐头厂正式运行了,咱们去看看,成的话就抓紧去商务部登记商谈!”

“哦,那可要赶紧去看看。”

罐头这种商品,其实以穿越众的工业能力来说,早就可以生产了。无论是马口铁,还是食品加工消毒,抑或是瓶口封装,这些都不构成难度。

之所以前期不生产罐头,主要还是因为没有需求部队基本都在周边活动,无论在岛内还是大明管辖区域,都能及时得到补给,所以罐头这种优先度不高的项目便被搁置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次要原因是糖不够。

甘蔗是相当耗费肥料和地力的作物。穿越众登岛的前两年,主要种植的农作物都是用来喂饱移民的主粮,根本没有余力去摆弄甘蔗。

这之前本地的白糖消耗,基本上全都是从福建运来甘蔗后就地榨汁的。

这种情况直到去年后半年才有所改观。当大批的土豆、玉米和红薯成熟以后,穿越众终于在粮食问题上缓过来一口气,开始有余力播种了一些甘蔗田。

而最近罐头厂正式上马,也是因为上述两个条件发生了变化——北方驻扎的骑兵需要罐头,本地的甘蔗也正好成熟了。

当黄老爷和南望赶到窑区新开张的罐头厂时,不光是前来视察的穿越众,包括另外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此刻已经在生产线处搞调研了。

窑区的罐头生产线自然不可能像后世那样高档和自动化。无论是大锅煮制的食品,还是各种半手工操作的马口铁封装线,都充斥着一股浓浓的黑作坊味道。

不过设备虽说简陋,但是在卫生方面还是可以放心的。穿着干净工服,戴着帽子的工人们,正在按照程序一丝不苟地完成着眼前的工序。

罐头厂目前的品种不多,主要是糖水荔枝,糖水橘子和豆豉鱼,茄汁鱼这四种。

这四种罐头的原料来源都很简单,荔枝和橘子福建本来就是主产地,另外的杂鱼块就更不用说了,冷库里多得是。

黄老爷仔细参观完生产线后,发现罐头厂比起窑区其他那些大厂来说,对设备的要求其实并不算高。除了一些大锅外,就是用来消毒蒸汽的锅炉,以及一些体积不大的钣金和封装小机床。

这样算来,理论上黄老爷是有可能在江南开一间厂的。

参观完毕后,黄老爷就手从厂里买了一堆新下线的罐头,然后和南望回到了自家的小木楼。

使劲一拉罐头顶部精巧的小铁环,打开薄薄的马口铁盖后,将四种菜肴倒入碗中,分别尝一尝,然后黄老爷当场就竖起了大拇指“这铁罐里的果子和菜肴若是当真能经年不腐的话,那可就是一桩大生意了。”

“定然如此,大人们断不会砸了自家招牌。”南望笑着将淡黄色的金属罐子上一张小小的白纸贴举到了老爷眼前。

这张白纸就是产品介绍了,上面用小黑字印着一些罐头的简单信息产地,配料,保质期以及阿拉伯数字的出厂编码。

看到白纸上写着保质期“两年”的那一串小字后,黄老爷闭上眼思索了一会,然后睁开眼问到“这买卖如何筹措?”

“先去赤崁政务大厅登记申报验资,然后再和商务部的人谈判。”

“那可要抓紧了。”

就在黄老爷找上赤崁区政府的门,递上申请合伙在杭州开办罐头厂的同时,同样内容的另外几份申请表也出现在了商务部职员的案头。

这些申请表的内容基本都一样,除了厂子的开办地点杭州,福州,广东总之,这些消息灵通的各地商人们,普遍都对罐头这门生意比较看好。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旅人们通常只能在路上啃干粮,要是有了这种罐头,那对于出门在外的中产和富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穿越众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罐头厂开在杭州这种地方的话,不但能就地吸纳各种水果和粮食原料,还能就地招工,而且省却了台湾到埠的高昂运费,可谓是一举多得。

于是递上申请的黄老爷,很快就和商务部展开了谈判。

由于黄老爷的底细事前早已被情报局掌握,所以商务部这边省去了麻烦的验资和背景调查过程,这就导致了谈判过程的加快。

最终,黄老爷顺利地和商务部达成协议,在不久后,双方将会合作在上海港工业区开办一家罐头厂,注册商标为“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