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危机来临(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374章危机来临

随着大量马匹踏地而来,滚滚尘烟弥漫在整个视野之中,粗略数去竟然有上千人。

这让守城的将军很是惊讶,怪不得直接燃起烽火,原来是这么多匈奴人来打草谷。

这个时空的大汉和匈奴之间,本来是要大战的,但是被洛陵一场大雪硬生生的推迟了匈奴巅峰期的到来。

遭受巨大损失的匈奴开始舔舐伤口,匈奴王廷不敢南下侵略汉廷,于是借着这个其他部落损失惨重的机会开始吞并那些不服从的势力,甚至就连之前没有打下来的朝鲜都进入了匈奴的手中。

汉廷在这个时候则依靠着长城逐渐进入了盛世的繁华,而且从吕雉开始,汉廷的统治者更加看重长城以内的土地开发。

相比较长城以外的苦寒之地,更愿意去开发江东和长江两侧的沃土,包括江汉平原等等,因为这里气候温暖,只要经过开发,都可以种地。

双方战略方向的选择,使得匈奴和汉廷有了这一段极长时间的和平时期。

经过数十年的苦难行军,匈奴重新恢复过来,得益于气候的良好,牛羊成群,没有大的天灾,重新有了数十万的控弦之士。

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因为草原就在那里,有草原就有牛羊,有了牛羊就有食物,有了食物就能养活人口。

古代又不像是现代一样有那么深的科技壁垒。

现代科技武器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力,没有数十年的科技追赶,人再多也没用。

对这些古典帝国来说,人口一恢复,实力就恢复了一半,再有充足的战备资源,十年到二十年之内就能让一个国家从不堪一击,直接进化到天下无敌。

汉廷又没有直接控制西域,断绝匈奴从中亚大通道获得技术和甲胄的渠道,数十年的时间恢复过来实在是太正常了。

这也是为什么洛陵的大雪是推迟了匈奴的巅峰到来,而不是直接灭绝匈奴。

不过国力的积攒就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匈奴才刚刚恢复到昔年的水平,而汉廷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了。

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如今大汉和匈奴之间是真正的攻守易型,汉廷的血实在是太厚了,反而是匈奴相比较起来有些许的脆弱。

汉廷只要规划好战争的节奏,就算是连吃败仗,都能通过不停的战争抢先在自己垮掉之前把匈奴拖垮。

卫青虽然是作为罪人来到边关的,但是他之前就是养马的,流放的文书之中有记载,所以他来到边关之后就接了之前的活计,继续喂养城中那并不多的战马。

守城的将士面对匈奴人并不畏惧,若是匈奴王廷的卫队,或许还畏惧几分,因为那些匈奴王廷的卫队是着全身甲的,是精锐中的精锐,但是这些普通的匈奴人,大部分都没有甲胄在身,相比较起来,至少汉军这边不少人还有一件皮甲或者布甲,有一些防御力。

而且汉军有更好的弓弩,这是匈奴人相比较汉军来说最弱的一点。

只不过匈奴人同样很清楚这一点,通常不会和汉军直接正面对敌,而是绕过城池前往那些村庄之中劫掠,然后抢完就跑,这些匈奴人的马很好,而且一人数马,想要追是来不及的,汉军在这种攻击面前烦不胜烦,可以说是疲于应付。

汉军面对匈奴人自然是不会怂的,留下足够的守城人马,直接就骑着马出城去和匈奴人作战。

卫青在军中还是有一些勇武名头的,骑术又好,自然跟着一齐出征。

匈奴人见到汉军竟然追上来,于是转身调转马头,当先就是一轮箭雨,这些小部落自然没有什么好的弓箭,但是毕竟是派出来抢东西的,还是尽力的带了一些能伤人的武器。

尤其是破伤风之箭,在这个时代属于必杀技,极为可怕。

“兄弟们,升爵得赏就在眼前!”

以汉军完善的军功激励制度,以及目前还没有堕落的官吏体系,以及清明的政治环境,这些士卒根本就不用他激励,纷纷嗷嗷叫着冲了上去。

卫青更是一马当先,他身上本就背着罪责,现在杀敌就能够抵罪,他手中紧紧握着弓弩,然后挽弓搭箭。

“嗖!”

随着弓声大作。

“啊!”

一个匈奴人直接落下马来,鲜血从脖颈上咕嘟咕嘟直冒,瞬间就染红了地面。

竟然一箭就射中脖颈,这份骑射的本事让众人一阵欢呼,卫青心中一振作,再来一个,他身上的罪责就可以彻底免去。

以后他就是一个正常的士卒了,能够凭借着战功获得升迁,这就是他所梦寐以求的东西。

……

长安。

汉朝镇守边境的将军自主权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战斗的结果在事后都要向长安发来,包括战功的计算,都要附在后面。

贾谊收到了这一次的战斗结果,汉军伤亡三十三人,匈奴伤亡三十四人,基本上一比一的伤亡,和之前的战斗差不多。

“卫青,一人就手刃了四人,真是个勇士啊,按照战功应当为他免罪。”

贾谊见到文书之后附带的战功以及将军呈上的赏赐标准,没太在意,像这样的战功,随处可见,贾谊随意的勾画了同意,然后唤来了侍者,“将这封文书送到大将军府,请大将军过目,如果没有问题就上呈陛下,不要让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多等,按时按量的将封赏赐下去。”

依照洛辰旧年的改制,大汉朝的军机要务,首先肯定是要经过丞相的手,如今的丞相权力极大,某种程度上就是副皇帝。

毕竟就连丞相的佐官都是九卿,甚至副手御史大夫直接就是三公之一,丞相的尊贵可想而知!

丞相在政务上基本只要和皇帝商量就可以了,但是秉持着扩相权,分文武的思想,军机要务丞相只是第一层,之后要发给大将军再审。

在军事上,丞相倒有些像是大将军的副手了,大将军由此被称作“军相”。

大将军审过之后,确认符合封赏规定,再交给皇帝,但凡中层军官以上的封赏以及十人以上的封赏,都要经过皇帝过目,用皇帝印玺。

等到侍者将文书带走,贾谊才突然反应过来,入年以来,似乎这样的事情变多了,他对数字还是比较敏感的,连忙让人去翻找之前的战报。

“丞相,今年仅仅四个月就比得上去岁一整年了,匈奴对大汉的袭扰的确是变多了。”

佐官计算完之后迅速的将消息报告给了贾谊,贾谊闻言面色有些凝重,果然不是自己的错觉,匈奴真的在蠢蠢欲动,但是这种陡然之间变多的袭击是不正常的。

贾谊沉吟道:“边关去岁和今年以来汇报的气候情况在哪里,给本相取来。”

在各个郡国镇守的诸侯王、彻侯以及郡守、县令,身上有一项持之以恒的任务,那就是将各地的异常天气上报,诸如长时间不下雨,或者是干旱、大雨、大雪等等,都要上报朝廷。

等到佐官将封存的资料取来,贾谊立刻就开始翻找,然后就发现这一两年之内,草原上和边境上的气候都说不上太好,大汉这边的粮食在减产,不过因为前些年大丰收,各地的粮食储存足,所以还没有什么感觉。

“草原上的不少部落遭遇了天灾,所以南下劫掠的次数变多了,匈奴王廷的底子厚,而且占据着最优质的草场,所以没有参与到这其中,但如果气候持续变差,甚至只要牛羊奶酪减少一成,整个匈奴都一定会疯狂起来。”

贾谊想着这个可能的未来悚然一惊,跟随着洛新的贾谊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粮食减产一成,结果并不会是其他人都少吃一点,最终达到大家都有的吃的地步,而是会发展到一成人吃不起,其他人正常吃!

这个道理在草原上是通用的,因为这是人性,不因地域文化的区别而有所不同。

一想到这里,贾谊顿时有点坐不住了,立刻说道:“本相要进宫面见陛下,去备马。”

……

贾谊走进宫中,见到比上一次来时更加华美的宫廷,有些感慨这位陛下和先帝还真是完全不同,他对刘彻的观感很是复杂,总是忍不住拿刘彻和刘恒对比,然后就越来越觉得别扭。

尤其是贾谊总觉得这位皇帝望着自己的时候,带着一丝丝的探究神情,让他感觉有些不太舒服。

“丞相,陛下唤您进殿。”

不多时,侍者走出唤贾谊进去,贾谊清理了一下脑海中繁杂的思绪,整理了一下衣袍,随着侍者走进内殿。

一进入内殿之中,就见到不仅仅皇帝刘彻在,还有一个身着儒服的中年文士,贾谊脑子里面过了一下,不是十三经博士。

他心中有些好奇,能来到皇宫单独面见皇帝,一定不可能是无名之辈,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大儒,反正不是孟儒的,贾谊自己就是孟儒的大佬,自己派系内的大儒不可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