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骨头都榨出油(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总而言之,银票推出之后骂娘的人不少。

但是叫好的人更多,尤其是工场作坊主。

因为银根紧缩,市场上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致使大多数工场主、作坊主都没有足够的银子购买更多原材料,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生产,此外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的货款也是收不回来,工场作坊的生产运转受到了严重干扰。

比如说徐应伟的大舅哥石久可,在黄坛镇上办了一家剿丝作坊、一家丝织作坊,因为生产的丝绸质地不错,根本不愁销路。

好吧,这跟质地好坏没有什么关系。

而是现在无论大明生产多少丝绸都不愁卖。

因为有利可图,石久可想要扩大作坊规模。

但是要想扩大规模,就需要雇佣更多工人,也需要更多的蚕茧,还需要更多的织机以及绣娘织工,但是要想做成这些事情都需要银子。

石久可并不缺银子,可是银子都压在下游丝绸商手中。

但是丝绸商的手里也没有银子,噢,不对,丝绸户头上有银子,但是没有现银,因为所有的银子都存入了银号。

所以,整个商业运转就卡住了。

银号没有银子给丝绸商,丝绸商没有银子给丝绸作坊,丝绸作坊没有银子给剿丝坊,剿丝坊也没有银子给丝商,丝商也没有银子偿还银号的贷款。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银号突然间有了银子,然后整个商业闭环的运转立刻就变流畅,大家突然间就都有了银子,三角债甚至七角八角债都还上了。

正因为这,银票得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工商业主的认同。

甚至就连冒家、钱家以及徐家等大小粮商也是争相从户部银号借银票买粮,因为从土财主手中借银子买粮需要付出高额利息,然而户部银号的年利息却低到只有一钱,这么低的利息跟市易所发行的债券也是几乎持平。

随着银票大量进入流通市场,江南的钱荒迎刃而解。

困扰了江南商票将近一年的钱荒,终于得到了缓解。

……

江南的钱荒得到了缓解,但是“粮荒”却并未缓解。

甚于因为流动性的缓解,使得粮荒变得更加的严重。

到正月月底之时,南直粮商已经吃进将近一千万石。

但是粮价也再一次上涨,从元宵节时的六两上涨到了十两一石。

然后二月初二日,也就是龙抬头的那一天,皇明时报第四版头条突然刊载了一条关于米价的消息:龙颜大怒,圣上决定加大粮食供应。

钱谦益看到这条消息之后,整个人当场懵掉。

因为这篇文章说,从年前内务府就一直从湖广往南直调粮试图平抑南直的米价,然而南直粮商一直暗中作梗,将内务府运来的粮食全部都吃进,致使南直米价仍居高不下,由是惊动了圣上,决定一口气从湖广官库调粮两千万石来南直!

这篇文章一发出,南京米价应声下跌。

仅仅三天,米价就从十两暴跌到五钱。

南京的百姓纷纷拍手称快。

感念圣上的恩德。

……

“熬了三个多月,终于结束了。”

“百姓终于不用再承受高米价。”

崇祯又问汪平山:“汪卿,账目呢?”

汪平山和胡仁之已经捐了内务府员外郎。

“回圣上,账目在这。”汪平山赶紧拿出账本。

崇祯接过账本,只是扫了一眼,就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因为汪平山用的还是老式记账,就是用的汉字,而且竖着记,这样的账本崇祯看着就头大如斗,内务府现在已经全部改用阿拉伯数字记账,而且横着写。

当下崇祯又把账本还给汪平山:“汪卿,还是你来念给朕听吧,另外也不用事无具细什么都说,只要挑重点念给朕听即可。”

“臣领旨。”汪平山打开账本然后说道,“先说湖广的粮食霸盘。”

“以每石三钱五分到每石四钱之间购粮一千九百七十万石有奇,共计支出银七百四十八万六千两有奇。”

“之后为了打压粮价,先后卖出粮食九百万石有奇,作价每石三钱,共计收入纹银二百七十万两有奇。”

“借支湖广粮商一千五百万两。”

“因粮价暴跌至每石一钱五分,湖广粮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粮商作抵,共计收到粮食七千万石有奇,共计折银一千零五十万两。”

“湖广粮商仍欠我号四百五十余万两未曾偿还。”

“再来说南直的粮食霸盘,我号前后共计往南直贩运粮食一千万石有奇,作价在每石三两到五两之间,共计收入足色银四千万两有奇。”

“通过皇家银号、户部银号、航运造船银号借支南直粮商二千万两有奇。”

“因为粮价暴跌至每石五钱,触发本息保护条款,南直粮商付不出本息,只能拿粮食作抵,共计收到粮食三千万石有奇,折银一千五百万两。”

“债支相抵,南直粮商仍欠五百万两有奇未曾偿清。”

“湖广以及南直之收支相抵,共计收入现银二十万两,粮食一亿石有奇,另外湖广粮商以及南直粮商仍有九百五十万两欠银未曾偿还。”

念完了最后一句,汪平山便将账本轻轻合上。

“完了?”朱慈炯难以置信的问道,“没有了?”

“完了,没有了。”汪平山道,“所有账目都在这里了。”

朱慈炯吃声说道:“也就是说,这一次水利粮食银号一两银子都没有花,白白得了二十万两外加一亿石粮食?”

“还有九百五十万两未曾收回。”汪平山笑道。

“哦对,还有九百五十多万两欠银没有收回来。”朱慈炯难以置信的道,“这事可真是邪门,就是说平空多出来一千万两银子加一亿石粮食?”

“这一千万两银子和一亿石粮食可不是平空多出来的。”崇祯哼声说道,“而是湖广及南直的数百家大小粮商身上榨出来的。”

“这回,湖广粮商和南直粮商真是骨头都被榨出油来。”

顿了顿,汪平山又说道:“不过,这些人也是死有余辜,就是一群商人,居然敢违抗圣命囤积居奇,他们不死谁死?”

“汪公,真有一亿石粮食那么多?”

朱慈烺也是有些不敢相信,这可是一亿石粮食。

崇祯十七年以前,大明朝廷每年征收的粮税也就三千万石不到,可现在,只是从湖广及南直就榨出来一亿石,属实有些吓人。

“太子,真有一亿石粮食那么多。”

汪平山肃然说道:“其中三千万石在内务府总仓,两千万石在武昌仓库,另外五千万石则在常德府、岳州府及长沙府的官仓,太子若不放心,可随时派人前去查验,若是其中短少了一石粮食,臣愿意拿项上人头赔付。”

“不不,孤绝无不信任汪公之意。”朱慈烺连忙道。

“烺儿还有炯儿,现在你们知道,湖广熟、天下足,这话不是瞎说了吧?”

崇祯笑了笑说道:“光靠湖广一省养活整个大明上亿百姓,那肯定是瞎说,但是养活半个大明却是绰绰有余。”

朱慈烺皱眉说道:“可是父皇,以前湖广也没这么多官粮。”

崇祯道:“以前湖广只征收每亩三升三合五勺的粮税,而且各藩名下的庄田都不需要缴纳粮税,自然是征收不到几石粮食。”

“可现在湖广的耕地都分给百姓。”

“今年湖广百姓又收获了两季粮食。”

“所以都可以拿出一半余粮卖给朝廷。”

“本来,这一半余粮也就是八千万石,就会以佃租的形式流入各藩以及地方缙绅的粮仓之中,但是现在却全部流入了内务府官仓。”

“噢,原来是这样。”朱慈烺和朱慈炯这下全明白了。

朱慈炯更是黑着脸说道:“父皇,这么说来各地藩王和地方缙绅着实可恶,合着我们大明的粮税都被他们给侵蚀了?”

“要不然呢?”崇祯表情冷下来。

“你觉得各藩的天量财富是从何而来?”

直到今天,崇祯都对沙定洲从黔国公府抢走的八百多万两纹银以及价值五千万两的奇珍异宝印象深刻,黔国公府尚且如此,宗室藩王就更不用说,这些藩王以及勋贵的财富就是搜刮的民脂民膏,大明朝就是这样被掏空的。

除了宗室勋臣,还有恶绅奸商。

……

钱家后花园。

“老爷,老爷伱千万不要冲动。”

“银子没有了我们还可以再攒。”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柳如是一边快步飞奔,一边连声对着假山顶高声喊叫。

在假山顶上,钱谦益在一颗杨柳树梢上垂了一幅白绫,准备要上吊,不过试了几下发现杨柳树太细,根本挂不住。

又一次上吊失败之后,柳如是终于赶到。

“老爷。”柳如是一把抱住钱谦益,泪水涟涟的说道,“不过就是几两碎银,老爷你又何必想不开呢。”

“夫人。”钱谦益长叹一声说,“那可不是几两碎银子,而是一百万两,更是为夫宦游一生的全部积蓄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