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笙和方氏一回到永宁侯府,便听门房传话说,老夫人徐氏请她们过去。
意料中的事,安笙倒是没什么太大反应。
反倒是方氏,特地嘱咐了安笙几句,让她在老夫人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寸。
安笙得了方氏的耳提面命,自然明白该如何回话。
很快,便到了松鹤堂。
盼夏亲自出来迎的人,见了方氏和安笙,忙好生将人迎进了内堂。
一进去,就发现,嚯,好多人!
大房的,二房的,三房的,能在的,几乎都在了。
作为一个“怯生”的庶小姐,安笙见了这么大阵仗,忙老实又规矩地跟众长辈见礼。
问了一圈好,徐氏慈爱地笑着招手,“安笙啊,来,快到祖母身边来坐。”
安笙闻言一脸高兴地过去了。
徐氏将安笙扯到自己身边坐下,搂过来心肝肉地叫了一通。
才问:“给贵妃娘娘瞧病,瞧得怎么样啦,贵妃娘娘满意没有?”
安笙趴在徐氏怀里,目光却先转向了下面坐着的方氏。
见方氏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她才糯声答道:“安笙粗苯,幸而给贵妃娘娘诊病的方法,师傅从前曾经教过,所以安笙便照着师傅教的方法,替娘娘治了病,娘娘应该还算满意,赏了些东西,明日还叫安笙进宫去。”
徐氏听罢,便满意地嗯了一声,笑得眼角上的褶子都多了几道。
三房夫人宋氏见此,便脆声笑了,赞道:“咱们安笙就是厉害,连宫里太医看不好的病,都能治得好。”
二房夫人沈氏闻言,拿起帕子压了下嘴角,也跟着笑道:“谁说不是呢,咱们府里,竟然也出了一个了不得的女大夫了!这往后啊,我看可有得忙了,说不定哪家贵人生了病,就要找安笙去瞧呢!”
安笙接连被夸,很是惶恐。
自徐氏怀中直起身子,略垂下头去,道:“二位婶母谬赞,安笙会的这些,不过是师傅所教,安笙粗苯,只学了些皮毛,且都是照本宣科,并无自己的能耐,今次也都是贵妃娘娘慈爱,不嫌弃罢了。”
她可没傻到以为,沈氏和宋氏这是真心夸她呢。
若是真心夸奖,何必语气含酸,意有所指?
能让她们当着老夫人的面拈酸,想来也不是小事。
多半,还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吧?
宋氏出身低,三房老爷又不是老太太嫡出,本就差了一层,而且还没有在朝为官,宋氏这样拿话刺她,莫不是怕她身价高了,会抢了原该属于她女儿的好姻缘?
想的真长远,安笙默默赞道。
若宋氏是为了这个原因,还好理解,那么沈氏呢?
沈氏只有一个嫡子,应该不是会怕她阻了嫡子的姻缘,才这样说的。
现在的她,即便是身价看涨了些,也没这么大的能耐,能影响到府里嫡出少爷们的姻缘前程。
既不是为此,那是为了什么呢?
安笙心神一转,注意到沈氏的目光。
就见沈氏虽是在跟她说话,但是目光却总不自觉地瞥向方氏。
安笙灵光一闪,心道自己难道是被人当枪使了?
让她想想......
对了,据说沈氏一直有意与方氏分摊管家权,可方氏不肯大权旁落,二人为此还闹过一些不愉快。
若这件事是真的,那于自己来说,倒是一件好事了。
方氏总得有事忙,才没工夫来找她的麻烦么。
如此甚好,安笙暗暗点了点头。
回去她就叫青葙打听一下,然后帮这二人推上一把,让她们斗得更欢快些好了。
她们忙着互斗,才能不将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么!
徐氏火眼金睛,显然也是知道些什么的,不过当着一众人的面,她也不能挑开了说。
故而只不轻不重地说了一句,便将这话头揭过去了。
几个女孩子都跟安笙一样,坐在徐氏身边的临窗大炕上。
顾菱闲不住,见徐氏不再问话了,便扯着安笙,问她宫里什么样子,好玩么,是不是到处金光灿灿的。
安笙羞赧地笑了笑,不大好意思地答说:“我头回进宫,也不敢乱看,一路上都跟着母亲走的,连头也没敢多抬,所以都没注意到宫里到底什么样。”
顾菱一听这话,就扁了扁嘴巴,语带可惜地道:“这么好的机会,二姐姐你都不仔细看看!我们又不像大姐姐,往后机会多,错过了这次机会,以后你再想进宫,怕是难了!”
说罢,还轻轻叹了口气,然后再不搭理安笙,转头又扒着顾凝薇,问她宫里到底是何模样。
顾凝薇系长房嫡出,父亲袭了爵位,自然有机会入宫。
不过,她现在年岁尚小,顾家的地位又不比从前,所以,她也只在十一岁那年,跟着徐氏去过一次皇宫。
要说顾凝薇能将皇宫看得多清楚,也是不可能的。
她进宫那年才十一岁,还是跟徐氏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也就是跟着大多数人一起走的,自然也没看到多少宫内景致。
但是她自问比安笙身份高贵,安笙说自己不敢看,所以什么都没看清,可她却不能这样说。
就算是没看清,也不能说的那么直白。
否则,多丢脸啊!
于是,顾凝薇便真真假假地说了一些,无非就是将皇宫形容的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引得顾菱和顾安雅连连惊呼,满是羡慕。
顾凝薇见状,心内的虚荣感得到了满足,趁人不备,还转头冲安笙投去了挑衅的一瞥。
安笙哪里会在乎她这不疼不痒的一眼,故而便权当没有看见,垂首坐在徐氏身边,一副逆来顺受的听话样。
顾凝薇见她这样,也生不起气来了,哼了一声,转过头去,再不理她。
又说了会儿话,徐氏便说乏了,要歇着。
众人闻言,忙都识趣地站起身,福身退下。
方氏却没急着走。
徐氏刚才给她打眼色,意在叫她留下。
方氏知道徐氏定是还有话要问,便找了个借口,磨蹭了一会儿,落在了众人身后。
等众人都离开了,方氏才转道又回了松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