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国公府,水砚堂。
文韬的贴身小厮听风,提着一个食盒,站在文韬房门前,冲里面苦口婆心地劝道:“少爷,您多少吃一点儿吧,夫人这回是铁了心的,您又何苦来糟蹋自己的身子呢?”
听风说完,便伸出头去,将耳朵贴在紧闭的房门上,想要听听里头的动静。
可惜,四周除了风声以外,什么动静都没有。
“少爷,您......”
“他不吃,就饿着,反正那么大的个子,一顿两顿的不吃,也饿不坏他!”听风话还未说完,便听身后传来一道微怒的女声。
回头一看,见是文国公夫人来了,听风赶忙伏身见礼,“奴才见过夫人。”
文国公夫人摆摆手,走上前来,保养得意的面容上带着一点儿薄怒。
“他不肯吃?”
听风苦了苦脸,摇摇头,“少爷不理我。”
少爷这回定是将他一道厌上了。
可是,他也没办法啊。
夫人要他看着少爷,不许给少爷开门,少爷又叫他开门放他出去。
他倒是也想,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夫人在少爷门口安排了两名身手了得的府卫,他就是想偷偷放少爷出去,也得能做得到啊。
他这几日,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哪敢有多余的小动作,夫人知道了,还不扒了他的皮。
文国公夫人看了看听风的苦瓜脸,转头对门口守着的府卫摆了下手,吩咐道:“开门。”
“是,夫人。”
府卫听命,转身拿出钥匙打开了房门,请文国公夫人进去。
房门打开,文国公夫人带着丫鬟提裙而入。
因着连续几日门窗紧闭,所以屋内的空气不大流通,虽不至有何异味,但到底不如日日开窗通风的屋子豁亮。
谢氏见此情景,心底微微一疼,但随即,就强迫自己将这股心疼硬压下去了。
她心疼儿子,儿子却不知道体谅她,年岁转眼渐大,却老是不定性,一提到定亲的事,准得犯了熊脾气。
一想到前几日儿子说要么终身不娶,要么就得娶他自己中意的,不许看什么家世出身之类的浑话,谢氏就觉得脑仁一抽一抽的疼。
她们这样的人家,娶媳妇哪里能那么随性?
普通人家娶个媳妇,还要考虑考虑门当户对呢,更何况她们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
她也不想委屈儿子。
打住,什么委屈,她也是叫这孩子给气糊涂了!
自古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自己做主的?
这样的浑话,也就这个被宠坏了的臭小子,才说得出来了!
世家要权衡之事何其之多,哪是样样都能随心随性而为的......
“将窗子打开,放放风,”谢氏吩咐自己的贴身侍女去开窗,然后,又叫来听风,“你跟我一道进去。”
听分闻言,赶紧躬身跟上。
二人一道进了文韬的卧房。
一进去,就见文韬歪在床上,背朝外,面朝里,躺在大床上,不动也不出声。
谢氏轻叹一声,走到床边,听风十分有眼色的搬来凳子,请谢氏坐下。
谢氏扫了他一眼,在床边坐了。
文韬仍旧面朝里,一动不动地躺着。
谢氏看了看儿子的背脊,忽然重重地叹了口气,“娘知道你心里不痛快,可娘心里,未必就比你痛快多少......”
说着,谢氏隐隐有些哭音。
这几日,谢氏态度一改往日,十分强硬,任是儿子说什么,都不听不应,而且态度十分坚决。
今日,这是忽然放软了?
有些人呢,是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你硬气,他比你更硬气,可你若姿态放低,态度放软,他反倒不好同你硬着来了。
文韬恰好就是这种。
谢氏若还是一样态度强硬,只管叫他听命,文韬也还是能不管不顾地闹着别扭,死活不依,也不管谢氏如何想,生不生气。
可谢氏忽然软了,垂泪了,文韬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他也是孝顺的,哪能受得了自己母亲床前垂泪呢?
文韬肩膀动了动。
这一动,正好落在了谢氏眼中。
谢氏心内微微挣扎了一瞬,暗暗咬牙,再开口,哭音又更重了一些。
“娘知道你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可这婚姻大事,自古没听说过谁家,是叫孩子自己个儿定下来的,传出去岂不叫人笑话?你光想着自己心里不痛快,可也替娘想一想啊,这偌大的国公府,看着光鲜,可外面多少双眼睛盯着,等着挑咱们的错处呢?你是个通透的孩子,又懂事明理,与太子殿下常在一处,殿下的处境,皇后娘娘的处境,你竟是都一点儿不顾了么?”
这话也就是关起门来,谢氏才敢说,在外头,是断断不敢透露一个字的。
听风候在一旁,自觉又听到了了不得的事情,脑子瞬间一紧,赶紧缩了缩脖子,呼吸都放轻了许多。
谢氏说着说着,似乎真的勾起了什么伤心事,嘤嘤哭了起来。
文韬终于还是耐不住谢氏这苦情的攻势,转过来,支起上半身,无奈地看着谢氏,“娘您这又是何必呢?”
谢氏见儿子终于转过来看着自己了,眼泪不由落得更凶。
她此举虽是为了攻儿子的心,可到底,说的也不全是假话。
文家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是太子殿下的外家,看着光鲜无两,实则行事处处受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皆不敢随心大意,就怕做了什么不该做的,落在有心人眼里,用以攻讦皇后跟太子。
这是享受权势富贵的同时,必须要做的牺牲。
哪个世家大族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百年世家,行事就没有不小心的。
只有那忽然得势的新贵,才不晓得收敛锋芒,小心蛰伏呢!
就好比之前蹦跶得挺欢的那个梁家,自以为沾了皇权,成了皇亲国戚,就嚣张无度起来。
结果怎么着?
出了事,就被人碾得干干净净,如今连一点痕迹,都不曾留下。
再过些时日,怕是京中众人提起梁家,都要四顾茫然,不知是哪一个梁家了。
所以啊,这世家行事,少有随意的,每一步,那都是经过仔细周全的考虑,方敢迈出去的。
文韬虽不袭承文国公的爵位,但是,也自有他要承担的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