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7章 明镜(1 / 1)

大明春色 西风紧 1751 字 2023-08-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那栋可以观望到燕雀湖面的阁楼,朱高煦站在栏杆后,久久驻足。

他流连于此,既无甚么感慨,也没有感悟,只有一种难言的心情流淌在心间,大致包括莫名的惬意,却又并非那么闲适轻松。

一如此地的景象与气息。

秀美而开阔的风景映入眼帘,有水有山有亭台楼阁,但并不像山中那么空灵。

“哗啦……”湖上的隐约浪声一直笼罩在空气中,甚至远处时不时还有一阵阵枪炮的喧嚣。

无论道家还是佛家,此情此景都算不得上好的意境,反倒是人气多了几分。

朱高煦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恩惠,见她正在注视着自己。恩惠触及到朱高煦的目光、望着他轻笑了一下,然后也回头观望风景。

他却继续瞧着恩惠。

阁楼上有风,她的衣裙前面贴在身体上,后面的裙袂衣带则随风飘着,那丰腴流畅的身子轮廓让朱高煦又多了几分浮躁。

他回想起来,那次她要上吊了断时、他意外看到了她,难怪在那种紧张的心情下,他依旧感到很惊艳。

恩慧的神色有点不自然了,她似乎在余光里留意到了朱高煦的眼神。

她不动声色地轻轻抬起手,环抱在自己的双臂上。

她一向如此,平素似乎有点抗拒,但又不会拒绝朱高煦。

这样的半推半就,毫无做作,确实是她内心的表现罢。

寻常人几乎不可能接触到的女人,对朱高煦来说、也完全是敌对一方的人。

但她的心在不断地变化着,渐渐成了如今微妙的关系。

最近两次朱高煦见她,觉得她与以前又有了不同。

经历过对往事的愧疚纠缠,又有一阵子寄情于佛法避世,如今她似乎渐渐看开了一些。

先前交谈时,暗示到了建文朝的旧事,她也避而不谈,反而说有点担心朱高煦。朱高煦大概便是从这样的相处中,感受着她的改变。

“我却没法像高煦一样不在乎,也不能那样做。”恩慧的声音从风中传来,她没有转头,依旧看着前方。

朱高煦随口道:“恩慧是说名声吗?”

她轻轻点头。

朱高煦想了一下,道:“咱们的角度不一样。我在意的是实在的统治秩序,所以可以放弃一些东西。你在意的就很复杂了,无须选择。”

恩慧大概觉得他的话有点意思,转头看了他一眼。

朱高煦便又道:“大多世人,并不在乎皇室的那点恩怨,他们只在乎是否能安居乐业,安稳活着,是否能活得更好。当然也有想抓住这种质疑不放的人,那多半有别的意图,不过如今环顾内外,有实力胡思乱想的人,几乎都被消灭了。”

恩慧转身面对着朱高煦,说道:“有时我觉得高煦的心思,确实与众不同。”

朱高煦解释道:“我涉猎甚广,甚么人都见,可不止信儒士们教导的那一套。”

恩慧安静了一会儿,轻叹道:“是呀,蓦然回首,高煦已经坐拥四海,成为最后获胜的人。”

朱高煦立刻说道:“人不能完全掌握命运,我也有很多运气的偶然。当初若非恩慧相助,先帝驾崩时,我已经死在皇宫里了。”

恩慧的美目瞪了他一眼,埋怨道:“你不用总是提那件事。就算我没告诉你暗渠密道,我的前程也完了,下场比现在更惨。你一说,好像我很让人厌恶,你只是为了报恩一样。”

“当然不是,我不说了。”朱高煦笑道。

恩慧没有笑容,她小声道:“我的命已经注定,本来早该毁灭。高煦从一开始待我的心,让我熬到了现在,可我从来就不想承认、这些不应该的事。”

“别多想了。”他看了一眼太阳的方位,又道,“今日最迟酉时之前,我得回宫,咱们进屋去说话。”

恩慧一言不发,跟着他走进了廊道旁的屋子,她随后将房门轻轻掩上了。

朱高煦听到“嘎吱”一声,回头看她时,俩人默默地相顾。

先前彼此还交谈顺畅,忽然之间倒沉默了起来。

今日天气极好,外面阳光明媚。位于阁楼上的屋子采光很好,即便是掩上了房门,房间里也一片亮堂……

朱高煦离开燕雀湖、回到皇城时,已经过了上值的时辰,他径直去了淑妃宫里。

在杜千蕊这里,朱高煦比较放松,杜千蕊从来不多问他又亲近了谁。

因为她不说,他也不太清楚、杜千蕊是否能察觉到他的事,就像妙锦的鼻子那么灵。

杜千蕊亲自下厨,照皇帝日常的膳食规格,准备了四菜一汤。

其中有一盘红烧咸鱼,晒干的海鱼不新鲜,通常并不好吃,但杜千蕊的厨艺精进,做得仍是十分美味。

朱高煦上了桌子,胃口很好,闷头大吃。过了一会儿,他见杜千蕊正出神地瞧着自己,便抬头道:“瞧我干嘛,你也要吃饱。”

杜千蕊拿起碗筷,问道:“臣妾做的菜怎样?”

朱高煦笑道:“特别好吃。这鱼的调味很重,可吃完却有点回甜爽口,很神奇。”

杜千蕊柔声道:“圣上挺会吃呢,臣妾放了一些糖。”

朱高煦常在军中风餐露宿,除非宴席上刻意讲究礼仪,平素放松时便恢复了本性,吃饭有点粗鲁,很快他就吃饱了。

他满足地坐在椅子上,瞧着杜千蕊秀气的模样,只觉她的皮肤特别白净细腻,柔软的朱唇在灯光下娇美有光泽,她的身材娇小,却是玲珑有致。

朱高煦看了一阵,心说不管世道如何变迁,人想要的、无非还是古人说的食色二字罢了。

晚膳罢,宫女们进来收拾桌子,端上茶水。朱高煦便兴致勃勃地叫杜千蕊教他音律,杜千蕊依言叫女官去把东西取来饭厅。

这几年他在断断续续地胡乱学这个,教他的人除了杜千蕊,还有姚姬。各种音律的曲谱是不一样的,朱高煦的老师都是女人,学的便是琵琶谱。

很多官员都精通琴棋书画,反倒是目前的宗室大多不懂弹唱。

朱高煦也不例外,他的书法不错,就是不懂音律。

这也是太祖的原因,太祖不喜欢宗室勋贵弹唱,觉得这玩意不务正业,但现在已经没人管那些规矩了。

朱高煦接触之后,发现自己在这方面似乎还有点天分。他以前没机会尝试各方面的知识,便不知道自己究竟擅长甚么。

俩人有说有笑,兴致盎然。

淑妃宫里的女官、宫女们,在旁边瞧着,大家的心情都不错;女子们并非不分场合想争宠,淑妃宫里的人就挺愿意见到杜千蕊得宠。

杜千蕊教了一会儿,又为朱高煦弹唱一曲助兴。

不愧是教坊司科班出身,她那明眸善睐的眼神,优美准确的姿态动作,都让朱高煦沉迷在美好的感觉之中。

在晴朗宁静的夜晚,轻松的气氛仿佛正随着琵琶的旋律,在夜色中飘荡。

夜色渐深,杜千蕊收了琵琶和曲谱。朱高煦便与她走出饭厅,从走廊上往寝宫而去。

今夜的天空上繁星密布,朱高煦抬头看天,忽然想起一件想办的事来、差点完全遗忘了。

他想过要放开天文方面的严厉法令,为了发展航海;因为牵星定位、六分仪之类的航海技术,多半依靠天文学,而之前朝廷严禁世人学习天象。

儒家对于皇权的哲学诠释、越来越完善,将皇帝与天对应。所以后世王朝对于天象很敏感,生怕世人利用天象干涉朝政、甚至图谋不轨。

朱高煦寻思,可以让朝廷三法司、各地按察使司放松对这方面的定罪,只查那些非得将天象与权力结合的人。

纯粹观星的活动,官府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同时朱高煦还想过制造玻璃、研制望远镜,后来因别的事就拖延到了现在。

无论是望远镜观星,还是发展出显微镜,都能提升人们的观测能力,对于科学发展大有裨益。

人们有烧纸陶瓷的高温技术,玻璃无非就是烧石英,似乎也不是甚么了不得的技术。

只不过朱高煦一来就是藩王,起初对制造玻璃肥皂之类的东西、没有需要,就没花心思去布置。

而世人在器皿方面,审美上更喜欢半透明的琉璃、或是细腻的陶瓷,也没人专门琢磨这玩意。

朱高煦觉得自己应该引导一下。

“做铜镜的商人,有没有出名的?”朱高煦问身边的杜千蕊。

杜千蕊立刻回答道,“有啊,湖州薛家,从宋朝起就闻名天下了。达官显贵的女子,都爱用薛家制作的镜子。”

“果然还是女人了解这些东西。”朱高煦随口笑道。

杜千蕊轻笑道:“许多男子也讲究此物呢。”

朱高煦道:“淑妃见着杜二郎了,叫他为朕办件私事,联络薛家的人与朝廷合作,做一样东西。”

杜千蕊点头道:“臣妾记住了。”

朱高煦想起那本《译汇》,有人在察问来源,再次意识到、不注意可能有麻烦。

不过这种事也很正常,若是皇帝甚么都懂、还是从未面世的新鲜见识,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