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摊丁入亩推行中原(1 / 1)

贞观天子 北诸侯王 2475 字 9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岐王因为没有及时出现接受册封圣旨,不出意外被御史弹劾。事情不算大,李智云看完就当没看见。
等过去四五天,李承昭回宫之时才知道,他被册封岐王,于是赶忙来到甘露殿谢恩。
“听晋阳说,你这几日都在民间?”李智云问。
“是。”
“你记着,不可胡乱插手地方之政,我大唐用人,自有法度,你不可坏规矩。”
“是。”
“去你娘那儿吧,她给你挑了几处宅子。”
“是。”
从始至终,李智云都没问他在民间经历了什么,因为没那个必要,如果这孩子真的开窍的话,他自然会明白自己的苦心。
在这之后的一次朝会上,李智云宣布将会在中原数州实行摊丁入亩之制,此言一出,引起百官议论纷纷。此前,洛郑二州已经开始实行摊丁入亩制度,此制的好处已经渐渐显露出来。平民百姓安居乐业不说,此二州的人口也在逐年上涨,远超其他州县。
百官无从拒绝。
其一,同样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没人能阻止这位皇帝陛下。眼下李智云的威望远超先帝,便是放在历朝历代,那也是前三之选。
其二,此制本就可行,自然无法从‘问题’方面反驳。
其三,世家现在拿皇帝没办法。
李智云刚刚登基那会儿,世家力量还是十分可观的,但是现在不行了。因为李智云扶持的新兴军功勋贵已然崛起,他们全都是皇帝忠心干将,一向以皇帝马首是瞻,皇帝指哪儿,他们打哪儿。此外,世家自己也得求着皇帝。毕竟,渭河工坊的能量越来越大,开始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仅一项发放货牌的走商利澜,便让世家无法自拔。他们内部本就不是铁板一块,皇帝这些年拉小击大,分强化弱,将世家弄的焦头烂额。面对皇帝的命令,他们无法拒绝。
另一点,关陇世家现在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全指望着关陇一亩三分地过活。皇帝不动这块地方,但就硬不给关陇人进入中枢的机会,把他们限制的死死的。同时,又拉拢山东世家,给他们跟着皇室赚钱的机会,扶持新兴贵族,两厢合力,打压的关陇世家没有脾气。
而另一边,李智云又不完全弄死关陇人,凡有好处,首先照顾关陇人,从底层入手,收拢民心,瓦解关陇世家底层凝聚力,迫使关陇世家只能跟着李智云脚步走。
打压,制衡,分化,再反制衡,李智云经过十几年锻炼,把这一招玩的相当熟练。
现在没谁愿意和皇帝对着干,因为皇帝有钱,因为皇帝有民心,更因为大唐几十万大军全都效忠皇帝。
摊丁入亩之制,顺利通过。
现在大臣们考虑的,是皇帝会什么时候在全天下推行此制。
除此之外,还有几件小事。比如李智云剩下的几个已经册封还未就国的弟弟,这一次也都让他们挂虚职就国。
下朝后,凡是和中原世家有联系的大臣,面色苍白,都打算回去警告一二,不许他们暗地里使坏。要知道,上一个暗地里使坏的人都已经被一脚踹回老家了。
杜如晦拢着袖子,老神在在的下班。现在朝政平顺,他平常也能放松心态。搁贞观初年那会儿,他指不定在哪儿加班加点考虑赈灾事宜呢。
“克明。”房玄龄走过来,说道:“今日无事,你我不妨闲庭之内,小酌一二。”
“甚好。”杜如晦摸摸胡须,笑着答应。
闲来无事,喝点小酒也是可以的。
俩人先是各自回家,而后房玄龄带着老婆拜访杜府。女人们自去说女人们的话,杜如晦和房玄龄则聚在一起喝酒闲聊。
“不瞒你说,今日摊丁入亩之制顺利通过,我心里说不上来高兴也说不上来不高兴。”房玄龄说了一句没头没尾的话。
杜如晦问道:“什么意思?”
房玄龄解释道:“此事若是放在之前,朝臣们必会全力反对,但是现在却无人敢置喙。”
说到这里,房玄龄咬住舌头,抿嘴不语。
杜如晦瞧了他一样,靠着椅子,双眸一时之间闪烁不已。
“此处只你我二人,有什么话,直言便是。”
房玄龄叹道:“摊丁入亩是好制度,可我们不能保证,陛下每一次要行开创之举,都是如此。而今日,已无人敢在陛下面前说半个不字,往后又该怎么办呢。”
沉默许久,杜如晦道:“你的想法很危险,胆子也很大。”
清风徐来,吹皱茶水波纹。
“是,我胆子很大,想法确实很危险。”房玄龄承认,随后又惆怅道:“可你想过没有,圣人所作功绩,能与之比肩者,古来少有,我私心希望,圣人能做千古圣君,为万世敬仰。”
“你的想法,倒是和魏征渐渐相似。”杜如晦道:“从前,魏征也是这么想的,他希望圣人能成为完美无缺的圣人。可是,他忘记了一点。”
“什么?”房玄龄蹙眉。
“圣人自己并不在乎那些东西。”杜如晦讲述道:“圣人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百姓,说的深刻些,乃是为了大唐万千子民。以大唐眼下蒸蒸日上的势头,圣人完全可以不用推行摊丁入亩之制,但是他还是这么做了。你可以说圣人是为了对付世家,但不能否认的是,最大得益的却是百姓。”
房玄龄思量这句话,说道:“你知道的,我的意思并不是摊丁入亩制度。”
“我知道。”杜如晦道:“我明白你的担心,但你所担心的,不正是我等为臣者,应该时时辅佐圣人的觉悟么。何况,圣人自己可清楚着呢。别的不知道,单说此前封禅一事,圣人连此事都能拒绝,你就应该知道圣人的清明之心是如何坚定。”
闻言,房玄龄一怔,而后颔首,“是了,确是如此。”
杜如晦道:“我微末之时,得圣人看重提拔,一路跟着圣人走到今天,自付有些了解圣人。为天下子民,圣人的心,要比我们更加热切。我从没想过,圣人出身贵胄,却能如此体恤小民。现在,将来,我们都要全心全意效忠圣人,为圣人解决疑难,辅佐圣人造就盛世大唐。如此,将来史书之上,你我亦可名列其中。”
“合该如何。”房玄龄点头,举起酒杯,“来。”
“来。”
砰的一声脆响,两人饮酒长笑。
放下酒杯,房玄龄笑着说道:“此番却是我着相了。”
“无妨,你也是一心为圣人。”杜如晦微微一笑,说道:“心为君上,便是忠。”
两人相视,又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