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扶桑(1 / 1)

将门枭虎 江左俊杰 1280 字 9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大汉朝的第一次科举,成功,也不成功。

成功的是,科举确实为朝廷带来了人才。

不成功的是,大部分的进士,都被革去了功名。

原本应该录取二百三十人,最终只剩下了九十六人。那些个没有闹事的进士,内心是十分庆幸的。

幸好没有跟上,要不然永不录用啊。

惨,太惨了。

事实证明。大汉虽然越来越强盛了,也越来越像是一个国家。但其实它还是个草台班子。

举人、进士等有功名的读书人,地位不像楚国、高句丽一样的崇高、稳固。

吴年说过,“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关键的不是文章写的好不好,也不是进士、举人的身份。关键的是能力,做事的态度。

这件事情,震动了整个大汉朝的读书人,打击了他们的气焰。让他们都知道,汉王是汉王。

独一无二的汉王。

至于动荡,实在是谈不上。书生造反,十年不成。更何况,大部分的读书人是不敢造反的。

而且现在吴年驱逐鞑虏,光复辽东成功,个人的威望,到达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汉朝没有动荡的土壤。

抛开了被革除了身份的张嵩山等人不说。石显以及剩下的进士们,吴年还是给予了优待。

石显率领榜眼、探花跨马游街。江县的百姓,也挺好奇咱大汉朝的第一位状元,长的什么样儿,纷纷围观,然后称赞不已。

“好个年轻英俊的状元公。”

“是啊。尤其身体高大健壮,不是个文弱书生。要是状元公佩剑而行,真是威武雄壮。”

“呵呵呵。不错。不错。咱汉朝的状元公,就该是这个样子。”

之后,吴年又在王宫偏殿内,设置琼林宴。以内阁大臣,六部高官作陪,宴请新科进士。

然后,其余进士前往各部观政、学习,称“观政进士”。在实习期结束之后,由内阁大臣酌情安排,或往地方做官,或在朝中打杂。

石显等人,则开始筹备,前往肃顺工作的事宜。

风光的风光,打压的打压。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正是个。

“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

等风波止歇,吴年还是老样子。在深宫中生活,放手把国家大事,交付给五个内阁大臣。

遥控国家,逍遥自在。

深秋渐冷。

吴年身强力壮,不畏严寒,还是穿着单衣,每天练武,大鱼大肉。但是宫内的太监、宫女,却都换上了秋衣。

卫襦的寝宫内。

卫襦也早早的穿上了秋衣,她倒是不冷,只是紧张。

她怀孕了,而且她跟着吴年打了十几年,年岁已经不轻了,是头胎,可能也是最后一胎。

她宝贝的紧,各方面都很谨慎。

“放心了。襦儿你身强力壮,哪怕是头胎,也会很顺利的。”吴年看着紧张兮兮的卫襦,笑着说道。

卫襦笑而不语,然后微微低下头来抚摸着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母性光辉。

“希望是个胖嘟嘟的大胖小子。”她也不能免俗,内心渴望是个男孩。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个精致的食盒。太监对吴年、卫襦行礼道:“大王。贵妃娘娘。王后娘娘遣人送来了莲子桂圆粥。”

“食盒放下。转告来人,回禀王后娘娘。妹妹多谢姐姐。”卫襦抬了抬手,轻启红唇。

“是。”太监恭敬的应了一声,提着食盒放在了卫襦的面前,然后转身走了。卫襦小心打开了食盒,拿出了碗筷,小口小口的吃了起来。

“呵呵。”吴年在旁呵呵一笑。

香儿那小妮子。

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真是个贤惠的大妇。不仅是卫襦,凡宫中有妃嫔有孕,她都会关照。

为了吴家开枝散叶,她不留余力。

“大王。内阁送来了折子。”卫襦一碗莲子桂圆粥还没吃完,那太监又从外走了进来,手中捏着一本折子,弯下腰,高高举起折子道。

吴年眯了眯眼睛,折子单独送来自己这里,多半是有大事了。

卫襦放下了碗筷,取出帕子擦了擦红润的嘴唇,抬起精致的脸蛋儿,露出关注之色。

虽说,她想要专心相夫教子。

但是从军多年,真不管事儿,哪有那么容易?

对国家大事,她非常敏感。

吴年站起来伸手拿过了折子,然后挥手让太监下去了。自己回到御座上坐下,打开折子看了起来,脸色渐渐异样。

“大哥。发生了什么事情?”卫襦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稍稍严肃道。

“李天宝、松平一心率领海军,与扶桑海军交战,不分胜负。双方各自罢走。二人折损了一千多人,损失战船八艘。”

吴年合上了折子,语气莫名。

“扶桑的丰臣将军,真是锲而不舍。”卫襦轻轻摇头,眉宇间露出杀气。然后她赶紧呼吸了几口气,平抑下了心情。

生气对宝宝不好。

吴年点了点头,眉宇间也露出了杀气。

自从高句丽之战后,汉朝的海军与扶桑海军多有冲突。汉朝海军因为人数不足,往往落在下风。

现在汉朝与扶桑的贸易,还在停摆状态。

楚国、汉朝的商人,虽然有汉朝海军的保护,但时不时会被扶桑海军打劫,落得个人财两空。

两国贸易受到影响。

目前的汉朝有十府之地,完整的辽东、朝鲜半岛,以及肃顺海参崴。实力非常的强大,各方面都可以自给自足。

但是谁不想国家更好呢?

这海洋贸易,一直受到扶桑人的骚扰。

极大的影响到了汉朝的财政收入。

继而,吴年又想起了目前军队的状况。各部人马经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新兵渐渐精锐。

黄龙府的两个守备万户,也可堪一战了。

但冯冲的骑兵,战力上升的很缓慢。

而蒙元人渐渐也稳住了下来,没有战机。

皇伯父摄政王,克顿王海达,着实是厉害的角色。

想到这里,吴年的目中精芒一闪而逝。抬头对卫襦说道:“襦儿。我走了。”

看着她起身想送,吴年连忙说道:“不用送。孩儿要紧。”

卫襦闻言柔顺的坐了回去。吴年出了寝宫,带了太监出了后宫,前往御书房。

与此同时,内阁大臣、六部尚书如海纳百川一般,齐聚御书房。